我们把长白山“搬”来第二届东北书博会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巍巍长白,亘古绵延,长白山以其雄浑壮丽的身姿横亘于吉林大地,承载着关东沃土的灵韵与传奇。

5月15日—19日,“巍巍长白——中俄美术家主题油画作品展”在长春农博园文产非遗展馆展出。


俄罗斯艺术家怎么想到画长白山?

在他们眼中,长白山又是什么模样?

缘分要从一次邀约说起。

缘起长白

2024—2025是“中俄文化年”,为促进中俄美术文化交流,吉林省美术家协会邀请俄罗斯艺术家到吉林长白山周边写生,在促进中俄文化交流与互鉴的同时,宣传打造吉林地域文化品牌。

来自列宾美术学院、圣彼得堡美术家协会等7位俄罗斯顶尖艺术家以异域视角,刻画长白山的生态地貌。“值此第二届东北书博会之际,55幅俄罗斯艺术家作品与32幅中国艺术家画作同馆展出。”吉林省美协副主席高岭说。

在油画展,你能看到色彩与线条的碰撞,看到一座山的迥异风格,看到中俄艺术家跨越山海的文化交流。



天池对话

在展位设计上,暗藏巧思。

中央休息区一侧展出的是圣彼得堡美协主席安德烈·巴赞诺夫的《春日长白》和列宁格勒美协主席彼得·科纳什的《寂》;另一侧是吉林省美协原主席胡悌麟的《天池之秋》。

同样是以天池为素材进行创作,安德烈·巴赞诺夫的作品在色彩与手法上靠近立体主义和梦幻现实主义,极具浪漫色彩,通过虚幻感的场景和画面,表达自己对生活与审美的判断和认识。


彼得·科纳什沿袭俄罗斯油画色块凝重、浑厚有力的一贯风格,不拘泥于小节却又展现出很多想不到的细节表现。


与俄罗斯艺术家侧重写实不同,胡悌麟则运用独特的色彩,融入中国画的写意手法,更注重秋日天池的神态表现,凝聚着东方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艺术智慧的儒道释思想。


中俄作品隔空相对,各具美感却和而不同。

观展者言

“巍巍长白——中俄美术家主题油画作品展”的观众也是卧虎藏龙。

吉林动画学院执行校长、吉林艺术学院教授刘振华认真观看了展馆中的每一幅画。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他与参展的许多中国画家共事过。“长白山是吉林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但艺术语言是相通的。通过俄罗斯艺术家的笔墨表达,看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对长白山的诠释。这样一种艺术交流,给我不同的感触。”


办过个人画展的王先生听说中俄油画展在第二届东北书博会展出的消息,特地从四川绵阳飞来长春。“画是有生命力的,我尤其喜欢年轻艺术家透过画布表现出的对自然的浓烈的热爱。”


擅长炭笔素描的于占成告诉记者,所有展品中他最喜欢《回声系列》。他认为以油画展示人的动态很难,《回声系列》刻画的人物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足见功底。


现场还迎来了一群小观众。由40组家庭组成的筑梦吉网小记者团打卡中俄油画展。小朋友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打量色彩与线条的世界,为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艺术的种子。


有人说来观展是想从大家作品中激发灵感,有人说是要把喜欢的作品拍下来反复观看,有人说是想让孩子接受艺术启迪……





一千个观展人有一千种观展理由,你会为何而来呢?

“巍巍长白——中俄美术家主题油画作品展”携中俄艺术家画作,在长春农博园等待每一个热爱艺术、珍视文明交流的你。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丛鹂锐 陈志文

摄影 蒋盛松 郭亮 罗浩 丛鹂锐

摄像 丛鹂锐 夏浚泷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王伟光

主编:曲翱    监制:陈尤欣


点喜欢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