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专辑《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全球发行 大提琴家王健再度演绎巴赫经典

5月23日,大提琴家王健的最新专辑《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全球发行,这是继环球音乐大中华区于2025年5月14日宣布正式成立德意志留声机中国(DG中国)后推出的首张专辑。此前,该专辑的先行单曲《G大调第一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前奏曲》已于5月16日上线。


《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专辑于2024年9月在上海上音歌剧院完成录制,由资深音乐制作人谭纪豪担任执行制作人,格莱美奖得主莱纳·美拉德操刀录音制作与剪辑,并由享誉全球的柏林艾米尔录音室担纲录音及母带制作。此次录音是王健继2004年首次录制该经典曲目后的再度全新诠释,承载着艺术家近二十年来的艺术沉淀。

《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于1717–1723年间创作的六套无伴奏大提琴独奏组曲,为巴洛克器乐巅峰之作。王健自七八岁起与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结缘,十岁首次登台演奏这部作品,二十多岁时,王健深刻领悟到这套作品的独特性,作为音乐史上唯一由顶尖作曲家为无伴奏大提琴创作的杰作,其自足的和声与精神深度令他“拉得特别开心”,成为其艺术生命的核心依托。

从某种意义来说,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不仅见证了王健技艺与心灵的成长。“过去二十年,我不断探索巴赫的深邃世界。如果说第一次录音是追求每个音符的精准与完美,那么这次我更希望抓住音乐的核心骨架,赋予其即兴的生命力。”新版本中,他着重强化了作品的舞蹈性特质,节奏处理更富弹性,乐句凝练直率,展现出迥异于二十年前的“干练”风格。王健将这种转变归结于对艺术本质的深层思考,“音乐不是技术展览,而是精神的共鸣。巴赫的作品像一面镜子,既映照演奏者的审美,也毫不留情地暴露局限。这正是其伟大之处。”

为呈现巴赫作品的极致严谨与深邃诗意,环球音乐DG中国集结国际顶尖制作阵容。录音师莱纳·美拉德以“让乐器呼吸”的理念,在上音歌剧院捕捉大提琴的每一丝震颤;柏林艾米尔录音室的母带处理,则赋予录音厅堂级的空间纵深感。王健特别提到:“技术不是目的,而是为表达服务。每个音符必须精准落位,才能让乐句如血脉般自然流动,这正是巴赫对演奏者的终极考验。”

作为首位在德意志留声机唱片录制全套《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的中国大提琴家,王健始终以开放姿态面对文化身份的讨论,“我的成长经历必然影响审美,但艺术的终极追求是超越标签的‘大同’。”王健表示,“若听众能从我的琴声中听见巴赫的心跳,也能听见自己内心最深的颤动,这便是最珍贵的回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张丽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