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渐行渐远的辚辚之声

文|钟倩

经常,有一幕场景在我的眼前浮现:孔子与弟子们描绘理想的生活场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吹过沂河边的那场浩大煦风,两千年来不断惠泽后人。作家李敬泽把从古人那里获得的生命丰沛润泽写进了《咏而归》一书,以此安顿身心。而张炜先生则以深邃思考与文学眼光探究和剖析正儒、伪儒之别,这就是最新出版的《为孔子一辩》一书。

书名即诗眼,一个“辩”字点睛作者的思想内核,为找寻、接近、指认一个真实的孔子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俨然,这是两位思想者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正如张炜为孔子精准画像:“他是一位谨慎保守的变革者、专制王权隐忍的抵抗者、活泼丰腴的人、感性丰盈的艺术家、最能够与现代沟通的思想家。”作者心中有此一问: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坐的那辆马车,将会驶向何方?渐行渐远的辚辚之声,无处不在地叩击着我的灵魂。


实际上,张炜先生的“儒学之辩”淋漓地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它不是某个时间段内的即兴发问,而是不断积累的思想宝库。从《古船》中的隋抱朴和隋见素、《独药师》中的季昨非,到《艾约堡秘史》中的淳于宝册,再到《河湾》中的傅亦衔,张炜的精神世界乃是儒道互补,抱朴见素,他始终遵循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强大的理性主义。

隋抱朴在老磨坊和葡萄园里苦思冥想;淳于宝册在艾约堡里安静思考,历经小渔村之战后他重回小书店,立志做个嗜读的人、著书的人;而傅亦衔接手河湾,他的父亲临死仍在寻找“仁公”……小说故事内容迥异,作者渗透的思想极为一致,尊崇读书和做学问,以此抵抗外部环境的“异化”和惊扰。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淳于宝册的强烈发问:“我千辛万苦九死一生才走到今天,该往哪里走啊?”这恰恰触及本质的问题——价值观的重塑,灵魂的皈依。

“读取是困难的。”这是张炜先生的由衷之言,他在书中由历史烛照现实,从现实反思当下,探究正儒、伪儒,为我们还原了一位有血有肉、言辞可爱的孔子,像是住在隔壁的长者,随时可以访问或促膝对谈。

无独有偶,学者刘再复曾以学问的形态划分儒学,有政治儒学(以董仲舒为源头)、心性儒学(以朱熹、王阳明为发端)、宗教儒学(以康有为的孔教会为典型)、原典儒学(李泽厚先生提出)。他曾以《红楼梦》为例阐释贾宝玉,贾宝玉是拒绝“表层儒”(君臣秩序)、服膺“深层儒”(亲情)的赤子,他超越了儒学的价值观。回到现实中,比较来说,正儒的核心是“爱人”,即广施博爱;伪儒的核心是“治人”,即对人的统治。当然,伪儒不仅是位高权重者硬性强扭,还有自身的屈从和迁就,后者屡见不鲜。

作者拥有超越文本之上的独特审美,从孔子的待人接物、讲学授业、周游列国入手,阐述他的思想“述而不作”,如履薄冰地对待机会,看到他的贡献,也清醒认识到时代背景下他的局限,以及深受孔子影响的大儒如董仲舒等人对后世的影响。书中还有另一条线索,西方文化代表人物托克维尔、苏格拉底等的纵向对比,打开深阔视野,深掘思想的流变,触摸精神的脉息。

书中有个关键词:金属扳手,意指维修轮毂的工具,暗喻改造世界的信心,即“找个机会,拆卸和改装这台隆隆转动的专制机器”。

那辆吱嘎作响、落满灰尘的马车(有时也会坐牛车)走过十四年的泥泞长路,孔子饱尝危难屈辱,难逃搜查之劫,饥饿、围困、监禁、追杀,最可怕的是不被理解。临淄街头听到《韶》乐,他称“尽善尽美”,直呼“三月不知肉味”;泗水河边一声长叹,诗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遇见弟子“躺平”,他痛骂其是“烂木头”“粪土墙”;看见盲人乐师走过来,他细心告知台阶、左膝、旁边坐的是谁;田成子弑君,他斋戒三日,请鲁哀公出兵讨伐;当心爱的弟子颜回死了,其父请求孔子卖掉马车为儿子置办外椁,孔子以不因私情破坏礼制而拒之……

足可见,孔子大事大节讲道义,言谈举止有分寸,把礼仪看得与生死同等重要。他的那辆木车,承载着一介寒儒读书做官、入世求仕的理想,也承载着书斋和庙堂的冲突。但是,他著述育人、订《诗》正《乐》,是用另一种方式传道。

张炜先生写道,“道理和意趣在生长,在不同的光线下变换颜色,这就有了无限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理性分析,思想之路从来都是迂回向前的,有多艰难就有多重要,关键是看见和照亮,“一生言说是仁政,儒学的核心是爱人,这已经很顽强、很耿勇了”。“耿勇”一词分量很重,能够感受到从春秋时代走来的孔子的自强不息。要知道,读取有时候也是误读,被遮蔽和被异化的孔子,需要我们共同去发掘、走近和认识,某种意义上也是重新认识自己。

时至今日,蜿蜒的车辙无限延伸,“咏而归”的歌声响彻耳畔。借《为孔子一辩》一书,我们溯源文化发展流脉,审视正儒、伪儒交织的复杂环境,从而找回丢失的大勇,还有“扳手”。昔日的金属扳手,早已幻化为思想的“开关”,经常擦拭,照亮前路。

孔子的木车缓慢前行,朝向精神深处,每一步都是思想者的低吟。

(本文作者为济南80后青年作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文化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5月20日 11:05[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