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比一个成年人还高的手办,看上去也是萌萌哒;各式各样的毛绒挂件中,“销冠”竟然是它;已经传承上千年的“老窖”,其实还有专用的温酒器……
如此妙趣横生的文创市集,你确定不来逛一逛?5月17日,作为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系列活动之一的“文汇川渝 创享未来”——第五届“巴山蜀水”川渝博物馆文创展在重庆人民广场正式拉开帷幕。
在现场,川渝两地的50余博物馆将超过600种文创产品带到了现场,联手为广大市民、游客送上了一场集文化、创意于一体的文化消费盛宴。
看“最孤独的醒酒器”大变身
据介绍,此次文创展由重庆市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共同主办,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承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文物文化单位的文化创意成果,都被集中到了现场的“重庆市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三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创意产业联盟”三个组团中。
“这个是你们的镇馆之宝么?”“它的文物原型是什么样的呢?”“这个文物本身是什么材质的?”17日上午,上游新闻记者刚一走进此次文创展现场,这样的询问声就已经不断从逛展市民口中传来,好似一个大型文博科普课堂。
明青铜麒麟温酒器冰箱贴
头上有角,腰部左右还各有一个“圆球”。在泸州博物馆的展位前,这样一个可爱的毛绒玩具吸引了很多孩子的目光。“这是一只麒麟。它是根据我们泸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明青铜麒麟温酒器设计的。”现场工作人员笑着跟孩子们讲解道。
“它还被称为是‘最孤独的温酒器’,因为它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唯一一件青铜温酒器。”工作人员拿过一个按文物原型样子复刻的冰箱贴介绍说,该温酒器原型就是一只站立的麒麟造型,麒麟的“肚子”是中空的。“古人喝酒时,就是在它‘肚子’里放入木炭,而将酒杯盛上酒放在麒麟身体左右两侧各一个圆鼓里,圆鼓里的水被加温后达到温酒的效果。”
而在本次展览现场,除了毛绒玩具,这件醒酒器还摇身一变衍生出了杯子、冰箱贴、挂饰等多个版本,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和跟着家长来逛展的孩子们下单。
“2万元包邮到家”,来一个不?
上游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各式毛绒挂件、盲盒手办,以及冰箱贴等堪称整个展览中出镜率最高的几种文创产品。
重庆市文化文物产品开发试点单位之一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就把“三峡文创”“三峡渝礼”“一见钟琴”“虎妞说碳”等多个文创品牌的产品都带到了现场。像重博宝贝毛绒挂件系列·神鸟更是收获了超高人气。它可爱的造型和可以发出灵动的鸟鸣声,更是在此前的销售中一举成为了毛绒挂件系列的“销冠”。
“芙蓉花瓣金碗”冰箱贴
四川博物院根据馆藏的“芙蓉花瓣金碗”创作的冰箱贴,同样是现场的人气王,圈粉无数。“希望今后能端上一个‘金饭碗’就好了!”目前正在忙着找工作的刘同学一边下单了一个金碗冰箱贴,一边笑着许愿道。
“这是本次展会上最大的一个手办。”站在合川马门溪龙Plus版手办身边,原本身材健硕的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科普人员、恐龙文创设计师姜金恺也好像个头变小了。
姜金恺说,它的原型是合川马门溪龙。其原型突出的头骨、前脚大拇指垂直于手掌等特征都被复刻到了这个手办上。“这个手办也不只是展示用的,大家喜欢可以直接买走。2万元包邮到家!”
据介绍,本次展览不仅是成果展示,更是川渝博物馆“品牌共建、资源共聚、平台共享”的重要平台。
“五年来,川渝两地博物馆文化创意工作飞速发展,通过IP授权、联名开发等模式,形成‘百花齐放’的文创生态,如三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联动25家机构,四川文旅创意产业联盟则集结23家博物馆,大家都在推动川渝文创‘走出去’。”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两地地缘相近、文缘相通,通过文创展这一平台,川渝两地的博物馆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进一步加强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川渝文化共同繁荣。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摄影 张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