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5日讯 5月14日晚,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年群体对非遗技艺的热爱,同时推动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滨城区市西街道团工委在彩虹湖社区文化书院,特别推出“青年夜校”——“指尖上的非遗”掐丝珐琅技艺体验课。课程以“非遗+夜校”的创新形式,吸引辖区十余名青年参与,在暮色与灯光的交织中,大家共同感受传统工艺的匠心之美,领悟移风易俗的时代意义。
活动当晚,社区内灯火通明,技艺传承人任艳红老师以一件件精美的掐丝珐琅作品开场,娓娓道来这项工艺的历史渊源:“掐丝珐琅源于元代,盛于明清,因其华贵典雅,曾是宫廷御用的‘景泰蓝’。如今,它不仅是非遗技艺,更是一种生活美学的延续。就像我们倡导的移风易俗,传承的是优秀文化,摒弃的是陈规陋习,都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青年们屏息聆听,目光中充满好奇与向往。
随后,任老师展示了金丝、釉料、胎体等工具,并现场演示制作步骤。青年们跃跃欲试,在任老师的指导下,手持工具专心地制作起来。“指尖的力道要轻柔,但心要静,手要稳。”任老师穿梭在教室里,手把手指导教学细节。
青年们化身“非遗手艺人”,沉浸于掐丝珐琅的细腻工艺中。淡蓝色的釉料缓缓填入金丝框架,千里江山胸针逐渐显露出来。参与者方子怡感慨:“本以为非遗离我们很远,没想到通过青年夜校,传统技艺也能变得如此‘潮’!”
景泰蓝的典雅底色与灿金丝线交相辉映,青年们的欢声笑语与专注神情,为古老技艺注入了蓬勃朝气。最后,一枚枚独一无二的千里江山胸针在指尖诞生。既是非遗的传承,亦是青春的注脚。
滨城区“市西青年夜校”不仅是技能学习的平台,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选择掐丝珐琅技艺课程,不仅以“小而美”的体验激发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还为社区青年搭建交流互动的空间。市西街道将继续深耕“青年夜校”品牌,以创新形式激活非遗生命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让传统与现代碰撞出更绚丽的火花,为社区文化注入持久活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闪电新闻记者 周建辉 通讯员 张烜赫 方子怡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