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秦简: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历史、文字与书法的当代价值”学术报告会举办


5月12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当代书学发展系列讨论会“云梦秦简: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历史、文字与书法的当代价值”在湖北云梦举行。适逢云梦睡虎地秦简考古发现50周年,本次活动以书法视角助力新出土材料的活化利用,全面解读云梦秦简的学术与艺术价值,以学术研究推动当代书法的繁荣发展,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新的学习范本与艺术视角。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永军,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湖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海军,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士军,中国文联人事部副主任苑金江,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潇羽,孝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云梦县委书记高文峰,孝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陈振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辉,《中国书法》杂志原主编、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教授李刚田,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丛文俊,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陈伟,迹见学园女子大学名誉教授横田恭三[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陈松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书协、孝感市和云梦县有关部门人员,以及全国各地市县书协的120多位负责人参会。中国书协主席团成员、理事、各专委会委员,团体会员主席团成员、驻会工作人员,各团体会员推荐骨干书家,中国书协会员2025年线上专题学术观摩学习班学员及部分高校师生等近两千人线上参会。

李昕致辞表示,云梦睡虎地秦简为当代书法实践及书法史研究提供了宝贵详实的资源。本次系列活动通过考古、历史、文字、书法等跨学科交流重读云梦秦简,多维呈现其作为历史文本、文字样本、书法范本的文化属性与艺术魅力,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当代表达形式,激发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传递中国力量的磅礴伟力。希望各界携手深入推动文物资源活化利用,奋力书写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文艺新篇。

刘海军致辞表示,湖北省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简牍“善加保护、做好研究”的重要指示,增加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简牍修复、整理、研究工作,谋划建设国家级的中国简牍博物馆,打造世界简牍研究中心。云梦大泽独特的环境,让珍贵的秦汉简牍保存至今;中华复兴伟大的梦想,赋予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重任。将继续切实深化对云梦秦简文字与书法的研究,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时代价值,让中华文脉生生不息、万古流长。

高文峰致辞表示,本次活动在云梦举行,进一步挖掘了云梦睡虎地秦简历史、文字与书法的当代价值,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感受传统之美,浸润人心提供了丰厚滋养。云梦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扛牢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责任,坚持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一体推进,切实把云梦独特资源最大限度用活用好,真正把文化软实力变成发展硬支撑,奋力推动中华简牍文化名县成形见势。

现场,徐永军、陈振裕、李刚田、王辉、丛文俊共同发布《新中国新发现书法大系:云梦秦简》。《云梦秦简》专辑收录《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效律》《为吏之道》《语书》《日书甲种》《日书乙种》七册,经相关专家精心遴选、释读、修复,为学术界和书法界提供了最新参考。

李昕、张士军、胡海波向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湖北美术学院、云梦县图书馆、鄂州市书法家协会等有关单位赠送《新中国新发现书法大系:云梦秦简》。

张士军与云梦县副县长许露共同签订“云梦秦简书法活化利用与创新发展战略协议”合作备忘书。

当天举行“云梦秦简: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历史、文字与书法的当代价值”学术报告会。陈振裕以《试论云梦睡虎地秦简》为题,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汉承秦制等角度阐述,解说了秦统一文字背景下,秦隶成为标准字体的可能,汉隶则在秦代已广泛使用的秦隶的基础上,传承创新最终形成汉代通行使用的汉隶。方勤以《云梦考古所见的秦统一与汉对秦的传承》为题,从云梦的历史、地理、交通环境以及简牍文本内容等角度,介绍出土文献中既有反映秦统一前秦楚交战的状况,又有家书所体现的家国情怀;既有秦统一后的法律体系,还有秦始皇行游经过云梦的记载。王辉以《秦文字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价值》为题,根据秦文字的历史演变,谈到与六国文字相比,秦文字最大特点在于每一个字的构形、单字中组成部件的位置、通假字等都相对固定,为记录语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为交流、识读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横田恭三[日]在《草隶的真相——以睡虎地和里耶简牍为中心》的报告中,从草隶的发展谈起,结合书写现象,阐述了率意笔画并非个人的书写习惯,而是多个书写者共有的现象;不是偶然出现在一枚简牍中的个别字,而是整体简牍中都有。陈伟在《“旁行”——关于简牍中的分栏书写》中,根据云梦秦简中的分栏书写现象,谈到简牍书写的基本行款是通栏竖行,即从上端开始,垂直向下,直到底端。简牍中也可见另外一种书写格式,即将简牍从上而下分成几栏,文字大致是在各栏中竖行书写。柳洋在《秦文字笔法的形成及秦系文字用字习惯——兼及睡虎地简中部分时代用字特征》中谈到,秦文字较之东土文字,除了皆知的变圆转为方折外,能发现秦文字的起笔增加了裹锋的动作,而部分首笔则呈现了波磔的萌芽,这两个特点皆是隶书笔法的特点。陈松长以《云梦秦简的书法史价值》为题,从秦墨迹文字书写的多样性和风格的演变等方向,介绍到云梦秦简均为墨书简文,文字的书写性和书法的趣味性前所未见。其形制和式样,以分栏抄写、双面书写、书写与图表相结合等多种格式,显示了秦代墨书简文书写章法的多样性。李刚田以《云梦秦简创作谈》为题,结合当代书法创作的现状,讲到以云梦秦简为蓝本的书法创作并不是单一化的个案,而是一项书法创作的“系统工程”,不是机械的对原范本的形象模仿,而是在对秦简的具体形质的摹仿中,以自己丰富的知识与创作积淀为支撑来进行主动的、有一定创作理念的、具有原创性的书法创作。丛文俊主持并作学术总结谈到,睡虎地秦简是当时的日常书写。从秦简往上追,有一个书写性简化的主线,从甲骨文开始,就是这种经过漫长时间的简化书写成为书体演进的基本动力。简牍书法在书法界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承续”大展的举办和“新中国新发现书法大系”图书的出版,新出土书法材料方才引起了书法研究与创作者的关注,当代书家有必要“重塑经典”。

活动期间还组织赴云梦县博物馆进行观摩研修,并就“新经典与书法创作”对云梦秦简的当代临创作品进行点评。

本次系列活动是中国书协凝心聚力、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梦县博物馆重要讲话精神的现场学习,也是文以载道、集聚业内外大家,合力推动新时代书法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力举措。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来源 | 中国书法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图片 | 刘思源 丁俊杰

编辑 | 孙醒妍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