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娇俨、刘杨
尽管下着雨,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里却格外热闹。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与一位曾到过杭州的旅行家来一场“隔空对话”。
5月8日,“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主题展览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幕,将持续至7月31日。
现场,从北京来杭州旅游的林同学用相机记录着展品细节;从温州来杭州交流的周先生拉着朋友进展厅。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观众说,从这场展览收获了许多美好的愿景,双方的联系自然加深了……
作为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的主要活动之一,展览第三站于中意建交55周年之际在杭州举办,具有重要意义。展览分为6个主题板块,汇集11家意大利文博机构的84件13世纪至20世纪的珍贵文物展品,包括油画、雕塑、陶瓷等多个品类,并精选来自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寰宇记》(即《马可·波罗行纪》)的丰富插图,系统呈现马可·波罗在旅途中发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故事。
历史的记忆似乎被激活。展厅入口,华美的寰宇地图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不仅有年轻人在一旁打卡拍照,还有一群“研究僧”围在面前。
高中数学教师王女士和同事组团来看展。“我们在地图中找到了中国,顺便验证一下测绘的准确性。虽然和现代地图相比,它的上下是‘颠倒’的,比例尺也偏小,但绘制已经相当精准了。”王女士说。
13世纪末,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被笔录成书《寰宇记》。在《寰宇记》问世之前,欧洲人对外面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意方策展人罗贵辞介绍:“这幅由修士弗拉·毛罗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展览最具标志性的展品,同样得益于《马可·波罗行纪》。它第一次在地图上详细描绘了中国的城市和文化成就,展示了令意大利好奇的东方世界。”
“丝绸之路上的世界”是马可·波罗旅程的重要内容,也构成本次展览的主体。我们能看到织有精美纹样的儿童长袍,龙泉窑出产并销往中亚的青瓷大盘,意大利诠释的中国风格观音像……
展览团队成员王申告诉记者,这件佛罗伦萨斯蒂伯特博物馆收藏的儿童长袍,面料由意大利制造,内衬来自印度或波斯地区,领口和扣子却是典型的中式风格,可见当时纺织品贸易的蓬勃,而这一直是东西方文明交往不可或缺的环节。
“丝绸之路上的世界”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跨大陆通道,更是文明互鉴、技术传播与文化转译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罗贵辞看来,展览揭示了意大利和中国之间存续千年甚至更长的历史联系,两国之间拥有诸多相似之处和共同价值观,足以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意大利驻华大使安博思在现场参观展览。他说,2024年有两个伟大的纪念日(指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诞辰770周年纪念日)与马可·波罗有关,同时也是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正如马可·波罗所描述的那样,杭州与意大利有着象征性的联结。为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这场促进意中文化交流的文化盛事来到杭州,与观众见面。如今如同7个世纪前一样,意中文化交流仍在延续。展览所提供的智慧探索,将激励意中两国继续深化相互理解,引导我们携手面向未来。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告诉记者:“千百年来,以‘马可·波罗之旅’为代表的交流活动,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学院对马可·波罗纪念活动的延续。2024年11月,国美与威尼斯双年展联合举办“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展览;当天,还同期举办“世界见闻录:中意文化艺术交流展”,呈现两国年轻艺术家的最新艺术创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