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由来



1.风筝的来源在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最被大众所熟知的就是“飞鸟说”,从古往今来风筝的大体形状来看,风筝大都是飞鸟的形状。因而人们认为风筝的研制是受到了飞鸟启发,模仿飞鸟造型制作而成。


2.另外还有两种说法分别是“帆船说”和“斗笠说”。古时斗笠系绳很长,传说一位农夫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吹走了斗笠,农夫情急之下去抓斗笠,却只抓住了斗笠系绳,斗笠便在空中飘荡起来。


3.“帆船说”则来自人们对于木舟的使用历史。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已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开始制作木舟,后来有了帆船。帆是借助风力的装置,人们便开始仿照风帆的作用原理扎风筝放飞。


4.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墨翟花了三年时间,用木头做了一只会飞的鸟,叫作木鸢。后来鲁班改进了墨翟的设计,将风筝的材质由木质改为竹子,制作出喜鹊形状,称之为“木鹊”。


5.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制作风筝的材料逐渐变成纸和丝绢,但由于宣纸成本高,大部分风筝原材料选择脆弱的竹纸。直到明清时期,纸张成本降低之后,真正的纸鸢才开始盛行。


6.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研制风筝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于军事。明朝《鸿书》中就有“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的记载,可见当初木鸢在军事中的应用。


7.宋代,还出现了由风筝衍生出的游戏。比如在放风筝时,将风筝线故意缠绕到一起,直到其中一方的风筝线被绞断,被绞断风筝的主人便输掉了游戏。


8.在中国传统风筝形制中,动物类形偏多,比如蝴蝶、金鱼、蜻蜓等,最受欢迎的当数龙凤风筝、仙鹤风筝、乌龟风筝等,这些风筝被赋予了寿比南山等吉祥寓意。


9.放风筝除了丰富人们的文娱活动以外,也充分地和各地民俗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放风筝在娱乐身心的同时,还可以舒展筋骨,增强体质。

  
◎文/中国新闻网 漫画/杨仕成


(文化责编:拓荒牛 )
标签:风筝的由来
2025年04月30日 10:03[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