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张松涛 通讯员 王坤鹏
人间最美四月天,非遗传承活力显。近日,在濮阳范县,国家级非遗项目(传统戏剧)四平调、罗卷戏在全县各乡镇今年已开展“送戏下乡”活动100余场,市级非遗崔氏绿豆丸子和陈家老醋产销两旺,市级非遗胡氏面塑走进了学校实践课堂,县级非遗钟氏挂面带动村民致富势头正旺……,各级非遗传承人靠着初心和坚守,在不同领域让非遗释放着经济活力和传统文化魅力,非遗保护传承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范县颜村铺乡钟麻口村,村民在晾晒县级非遗钟氏手工挂面。王坤鹏 摄
市级非遗崔氏绿豆丸子第四代传承人崔太美在集市准备加工丸子汤。王坤鹏 摄
据了解,范县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拥有国家级、省级及市县级非遗项目160余个,各级非遗传承人240余人,非遗展示馆、传习所(传承基地、点)等近30个。其中单在饮食方面,就有陈家老醋、崔氏绿豆丸子等11项市级非遗和周氏糕点、钟氏挂面等50余项县级非遗。
市级非遗胡氏面塑传承人姜亚男走进范县第三小学的实践课堂。王坤鹏 摄
近年来,范县通过人才发掘培养、传承基地打造、“文旅+”活动举办等融合发展模式来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力度,将非遗传承保护与推进乡村振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不断把非遗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活力。
审核:张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