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金融街遇见《今夜无人入睡》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黑夜消失,星星落去,黎明时我将胜利!我能赢!”(意大利语原文:Dilegua,o notte!Tramontate,stelle!All'alba vincero!Vincerò!Vincerò!)

17年前的今天,2008年4月25日,在《图兰朵》首演82周年之际,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在北京金融街英蓝国际金融中心咏唱《今夜无人入睡》,为陈逸飞最后的未竟作品——大漆壁画《今夜无人入睡》揭幕,盛景交相辉映,成为“传说与现实交错在一起的永恒”。

1926年4月25日,普契尼最后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图兰朵》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2005年4月,画家陈逸飞离世,但他主持设计的巨幅作品——大漆壁画《今夜无人入睡》得以传世。


波切利在大漆壁画《今夜无人入睡》前演唱。英蓝集团 供图

该作品位于北京金融街7号英蓝国际金融中心阳光中庭,灵感源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名字取自剧中卡拉富王子辉煌的男高音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壁画高40米,宽15米,由横行12块、纵行24块、共计288块漆画拼对而成,总面积600平方米,采用木刻与磨漆相结合的工艺,用合成大漆、矿物色粉为主材,配以98%的金箔,采用刻线、磨漆、犀皮、变涂、堆鼓、皱漆、贴金等工艺制作而成;壁画刻线流畅,色彩绚丽、肌理丰富、金碧辉煌。

画面以抽象的形式、变换的色彩和清晰流畅的线条描绘故事、旋律、激情,将过去和未来,穿越时空的高维空间影像凝聚压缩在一个平面之上,把生动形象的故事抽象化,再把抽象的意境形象化,通过直观的形象来深化抽象的内容,跳出现实世界,以神秘、谜、幽境、悠远和无限的遐想,创造出多维的时空感。

艺术的思想境界是相通的,壁画提炼了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12个主要情节:乘云而来、父子相逢、波斯王子之死、冤魂幽怨、公主惊羡、击鼓应试、王子猜谜、妖美之诱、柳儿倾情、柳儿之死、冰融之吻、“我能赢”,以中国传统纹样祥云为基本构图元素,以云的变化表现剧中情节的变化,以色彩的变化表现剧中人物情感的变化,以抽象的形式描绘旋律、激情和奇幻的意境。

画面勾创了飞天、观音于祥云之端和凤凰涅樂、浴火永生的意境,以云纹意寓吉祥、深蓝色的瑰丽夜光意寓爱情,太和殿表现地点为北京,繁星表现北京今夜无人入睡的喧闹场景,而五线谱和高音符号的运用则表现了画面强烈的音乐感,画面寓含太极、阴阳八卦、五行变化、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漆画之最,更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向阳达天的民族精神。

画面中,十一组祥云交织的完整画面表现出壁画的主题“我能赢”,即“王子”唱出“我能赢”时的那种高昂辉煌,但内心深处隐隐悲怆的感觉。


意大利普契尼基金会授予英蓝集团董事长于志强普契尼歌剧艺术贡献奖。英蓝集团 供图

“到巴黎看《蒙娜丽莎》,来北京看《今夜无人入睡》。”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观看壁画时说:“伟大男高音波切利为其钟爱的城市北京献唱《今夜无人入睡》,也为同名壁画添彩,衷心祝贺(英蓝国际)金融中心为北京带来这样一幅艺术珍品。”

普契尼一生不懈写作,贡献了12部辉煌的经典歌剧。1920年,他开始创作《图兰朵》。1924年即将完成之际,普契尼在布鲁塞尔咽喉癌手术时因心脏不支离世,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颤动的手似乎在谱写着心中无上高贵的图兰朵。1926年4月25日,由托斯卡尼尼指挥的《图兰朵》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在第三幕剧中人物柳儿唱完咏叹调“是爱情使我如此坚强”,为保护心爱的主人夺剑自刎时,托斯卡尼尼放下了指挥棒,乐队停止了演奏,他缓缓转过身,面对全场愕然的观众说:“大师在这里永远地搁下了他的笔,歌剧到此结束。”之后他走下舞台,当晚的演出没有掌声,观众也默默离去。托斯卡尼尼终其一生未曾再指挥过《图兰朵》。“歌剧到此结束”——托斯卡尼尼不幸言中,《图兰朵》成为了三百多年轰轰烈烈璀璨辉煌歌剧时代结束的标志,《今夜无人入睡》也已成为歌剧的代名词。

普契尼未完成歌剧《图兰朵》,离开了人间;宏丽的英蓝壁画设计者陈逸飞未及完成他的作品,也离开了这个世界;在波切利辉煌的歌声中,这幅中西合璧的大漆壁画却辉耀映羡。

在金融街7号,一抹来自中国的浓郁色彩——《今夜无人入睡》将《图兰朵》永远留在“故乡”,留在古老又年轻的北京。而她也将从这里走向世界。

2024年,普契尼逝世100周年之际,全球首场户外香氛歌剧音乐会在杭州英蓝中心OMNI音乐节广场举办,伟大的艺术再次碰撞,听觉、视觉与嗅觉融合,开启了普契尼《图兰朵》新的百年之旅。


“爱之咏叹”全球首场户外香氛歌剧音乐会在杭州英蓝中心举办。英蓝集团 供图

艺术是演绎和再演绎,是一个永远没有结尾的探索。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