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鲁锦“编织”绿色未来 济南开展地球日系列活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唯

当千年非遗技艺与当代生态理念交织,一场关于文明传承与绿色变革的对话在泉城展开。4月19日,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绿色新启·焕新未来”暨「经纬共生·织愈地球」非遗鲁锦展在济南盛大启幕。活动由共青团济南市委、山东艺术学院、济南市青少年宫与领秀城贵和购物中心联合主办,通过传统非遗与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绿色生活+社区共建”的创新路径,为地球日注入齐鲁特色的绿色新解。

鲁锦为媒,非遗赋能绿色新生活

作为山东省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锦不仅承载着齐鲁千年的织造技艺,更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哲学。此次活动以“经纬共生·织愈地球”为题,以“鲁锦”为核心符号,现场设置鲁锦记忆墙、织机剧场、再生艺术角与创意市集,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引导公众在“看得见、听得懂、摸得着”的互动中感知非遗魅力与绿色生活方式。



党建引领融合共建,传统文化融入社区新实践

此次活动将党建工作与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党课宣讲+协议共建+主题实践”三位一体的共建新模式。

仪式伊始,领秀城商管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宁发表致辞,阐述现代商业在党建引领下,进行文化共建与绿色消费融合发展的方向。随后,非遗传承人王英以《鲁锦中的黄河精神密码》为题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解读鲁锦纹样中“水波纹”等鲁锦图腾符号,深入解析传统纹样中蕴藏的生态智慧与民族精神,引发党员与市民深度共鸣。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山东艺术学院教师于亮则围绕《薪火相传 织就未来——文旅部非遗传承人培训计划》进行分享,展现新时代青年在非遗传承中的使命与担当。

紧接着,共青团济南市委、济南市青少年宫、山东艺术学院、领秀城贵和购物中心四方代表共同签署《社区美育资源共建协议》,发布“社区公共美育共创计划”,涵盖非遗课堂进社区、高校毕业作品巡展、公益文化讲座等形式,推动文化资源共享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


在随后的支部共建主题实践中,党员代表以鲁锦技艺改造废旧衣物、塑料瓶等材料,创作出环保艺术品,传递“再生即治愈”的环保理念。现场还发布《经纬共生倡议书》,向社会广泛倡导减少纺织浪费、推动非遗再生设计;党员代表与非遗传承人围绕“鲁锦IP如何转化为文旅产品、社区美育载体”等议题展开共研共议,推动非遗文化从传承保护走向深度融合发展。



多元场景并举,营造全民绿色生活氛围

与主展平行推进的,还有以“低碳”“绿色”为关键词的一系列配套活动。空瓶计划·循环实验室通过环保积分兑换机制,引导公众参与回收行动,实践“垃圾减量”的绿色承诺;“种子奇遇 指尖绿洲”亲手作沙龙,则寓环保理念于游戏之中,在公众的心中播撒绿色的种子。

围绕绿色交通和全民健康理念,举办“车舆”新能源汽车展。各主流品牌的新能源车型集结领秀城贵和,融合户外露营生活方式,展示技术前沿与美好生活的结合。春日运动能量场、“卓越儿童体能挑战赛”等运动健康类活动,激发更多市民的参与热情,营造“绿色生活、全民共享”的浓厚氛围。



结语

绿色生活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文明的选择。此次“绿色新启·焕新未来”系列活动,以非遗文化为依托,以生态理念为导向,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在文化传承、社会教育与环境治理之间搭建起有机融合的新桥梁。正如活动策划者所言,我们织就的不仅是鲁锦,更是文化自信与绿色发展经纬交织的生态家园,也是齐鲁大地对“美丽中国”建设的深情应答。

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提醒着我们:守护文明根脉与守卫绿水青山,从来都是同一场奔赴。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