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把千岩万壑画出3D感 看“黑画”大师如何玩转水墨

拓荒号:王涛 (企业头条)



如何把千岩万壑画出3D感?

这位明末清初的画家

用“非黑无以显其白”的理念

开创了山水画的新境界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龚贤的《千岩万壑图》

01

3D版千岩万壑

看“黑画”大师如何玩转水墨


△《千岩万壑图》(局部)

《千岩万壑图》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龚贤

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画

画作名称直接点题:千岩万壑


△《千岩万壑图》(局部)

整幅画不但气势磅礴

而且内容十分丰富

有山峦、林木、屋舍、泉水……

虽然元素多,但是极具“空气感”

这种恰到好处的视觉体验

来自龚贤对黑白关系的“拿捏”

龚贤的绘画风格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是“白龚”“灰龚”和“黑龚”

他的早期作品简洁凝练

主打“少少许胜多多许”

被称为“白龚”

40岁之后,逐步进入“灰龚”阶段

这一时期的作品,黑白对比相对柔和


△《千岩万壑图》(局部)

“黑龚”是龚贤最具代表性的风格

《千岩万壑图》更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

“黑龚”的形成除了与其人生境遇相关

也与当时西洋绘画技法的传播有紧密联系


△《千岩万壑图》(局部)

在这幅《千岩万壑图》中

龚贤充分运用明暗关系体现山体的造型

大大超出传统中国画以线造型为主的范畴

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史上

首次明确将光影和黑白对应起来的人

02

龚贤是谁?

“金陵八家”之首

金陵画派是由明末清初

聚集在南京地区的一批画家组成的

代表人物主要有

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8人

被称为“金陵八家”


△龚贤行草书七律诗轴,故宫博物院藏。

龚贤不仅“十三便能画”

而且诗文、书法也十分厉害

被认为是“金陵八家”之首

“金陵八家”以山水为创作主题

画风不尽相同

大多取材于南京一带的风光

被认为是清初画坛的“重丘壑”一派


△《千岩万壑图》(局部)

龚贤的山水画源自传统

又有别于传统

他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

建立起自己的作画法则

在龚贤的作品里

主要和次要、整体和局部之间有别且有序

黑白运用比例合理

水墨层次丰富


△《千岩万壑图》(局部)

在《千岩万壑图》中

由于染的比重加大

画面呈现出轻薄透明的光感

让观者感受到了一位画家以极致的笔墨韵致

展现出的高级审美情趣

03

穿山越岭

画出四季的壮丽山河

从春到夏

画家们穿山越岭

将四季山水定格在画中

如何用水墨展现壮丽山河?

看这些“大咖”挥毫泼墨

江南春意


△文徵明《江南春词意图卷》(局部)。点击图片,感受江南春意↑

绿茸茸的颜色从裸露的土壤里冒出了头

远处江面上,几艘柳叶快船顺江而下

空气中弥漫的

是树芽的涩味、青草的甜味

江水的腥味、花朵的香味

纸上一笔春风也没画

却能闻到整个春天

看泉听风


△唐寅《看泉听风图》(局部)。点击图片,一起看泉听风↑

幽壑深谷中

清泉蜿蜒流出

树木郁郁葱葱投下巨大树荫

山体岩石的高差形成瀑布

山风包裹水汽

树叶摩擦出沙沙声响

混杂流水撞击岩石的乐音

让夏日的暑热烦躁都归零

溪山秋色


△沈周《溪山秋色图》(局部)。点击图片,共赏溪山秋色↑

盛夏已过

树木不再郁郁葱葱

略显疏落的枝丫

发出秋天已至的信号

越过大片留白的水域和一段延伸出的河岸

是重叠的山峦

没有硕果红叶交织出的浓郁缤纷

简单的线条与浓淡有致的墨色

便让观者感受到了秋日氛围

太行晴雪


△谢时臣《太行晴雪图轴》。点击图片,看太行晴雪↑

数百年前

巍峨的太行山被皑皑白雪覆盖

山石斜卧溪水两岸

几棵老树枝干叠错,苍劲挺拔

水口处激流涌动,几艘小船停靠江岸

雪江渡口,牛车和旅人涉水争渡

客栈和庙宇掩映于树木之中

山景、屋舍、旅人……

让荒寒静谧的雪山景色变得生动

也将太行山雄伟壮美的地貌展露无遗


想要一睹《千岩万壑图》的“黑色魅力”吗?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云展览重磅上线

戳上方动图,在云展览中找到它

看画家如何玩转水墨,画出3D感

央视联合四维时代打造的

“博物中国”数字云展专区正式上线啦!

带您足不出户看遍全国大展


“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显其黑”

《千岩万壑图》在“黑”的同时

又充满了“空气感”

让人们感受到数百年前

画家笔下的立体山水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荣梦岩 视觉丨丁丽洁 技术丨汤沛 李照瑞 审校丨朱冬梅 肖大贵 统筹丨刘莹 张悦彤 特别鸣谢丨南京博物院 总台江苏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央视新闻客户端)


(文化责编: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