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曾业 摄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摄影报道
4月18日上午,四川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贺享雍长篇小说《小镇法官》《小镇灯塔》专题研讨会,在达州市文学艺术院(巴山文学院)举行。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中共达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由达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达州市文学艺术院等单位共同承办,旨在通过专业研讨深化作品文学价值、挖掘社会价值,推动四川文学品牌建设。
《小镇法官》新书揭幕仪式。曾业 摄
扎根现实
书写时代精神
贺享雍是达州市渠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四川省达州市巴山文学院名誉院长、达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苍凉后土》等长篇小说29部,中、短篇小说集4部,散文随笔集3部,《大国扶贫》《清风永开》等纪实文学4部,部分作品已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
作为四川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奋进新征程、书写新史诗”专项入选作品,贺享雍创作的《小镇法官》聚焦基层司法实践,以女法官金海燕的视角展现小镇法庭在法与情之间的抉择,刻画基层法律工作者的智慧与坚守。该作品通过离婚纠纷、财产继承等案件,折射社会变迁与传统观念碰撞,兼具现实深度与人文关怀。
贺享雍的另一部作品《小镇灯塔》,是202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以乡村振兴为背景,讲述了青年范戈返乡创办书店、重振乡土文化的故事,通过“阅读”这一载体,探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命题,被文学评论界誉为“点亮乡村文明之光”的现实主义力作。
贺享雍的长篇小说《小镇法官》新书。曾业 摄
多方共话
挖掘文学价值
研讨会上,来自文学评论界、高校、出版机构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两部作品的艺术特色、社会意义展开讨论。
与会专家指出,《小镇法官》以细腻的笔触呈现基层司法生态,既是对法治中国的微观书写,也是对基层工作者群体形象的立体塑造;《小镇灯塔》则通过书店这一文化符号,将个人理想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展现了文学对时代命题的回应能力。
四川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宋玥表示,上述两部作品均被纳入四川精品文学工程,未来将深化出版合作,推动作品走向更广泛的读者。
研讨会合影留念。陈明 摄
以文聚力
助推地方文化发展
“贺享雍老师始终以扎根乡土、观照现实的创作精神,为四川文学注入了鲜活力量。”达州市文学艺术院院长张安强认为,本次研讨会既是一场学术盛会,也是达州文艺深度融入时代命题的文学实践。
达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贺享雍是巴山文学院名誉院长和达州文学领军人物。此次研讨会既是对其作品价值的提炼,也为地方文学创作提供了方向性启示。
近年来,四川省作家协会通过重点扶持、专题研讨等机制,持续推动“文学川军”品牌建设,2025年已扶持涵盖乡村振兴、抗战历史、新时代文学研究等主题的多元创作。
四川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创研室主任杨献平表示,接下来,他们将继续以重点作品扶持为抓手,引导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注入巴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