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韵》 版画 王家德
2024年中秋节过后第三天,农历八月十八上午,我从苇河西站下车,如约见到了杨志福。他依然保持着上次见面时的那份快乐,开着他的国产皮卡车,载着我前往他生活的新立屯。路上,他不由自主地哼起了歌:“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
1
一个月前,我与杨志福邂逅在东去的高铁上。他在阿城上车,坐到了我的邻座,主动和我攀谈起来,介绍他栽种的软枣子快采摘了,他养的西门塔尔肉牛又生牛犊了。给我看手机视频,他的牛听着音乐吃草、饮水,他跳着舞步给牛添草喂食。他是个90后,已经有了三个儿女,妻子郑伟娜是来自河南的大学生。他们在自家耕地里种平贝(一种药材),好的地块种玉米、谷子,山坡地则种红小豆。他侃侃而谈。我问他生活累不累?他说:不但累压力也大,但是看着俺媳妇儿和孩子一家人快快乐乐地生活,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尤其是俺媳妇儿一边帮我干活,一边带孩子,还抽空复习功课,考上了镇里社区工作岗位,为社区二百多户家庭服务,给我们生活增加了乐趣和收入。
我想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杨志福,学习他的生活态度和创业精神。也想让杨志福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于是我又一次走近他,走进他的生活。
2
车进新立屯,静悄悄地,少见有人走动,很多房子空着,人们要么出去打工,要么举家迁往镇上或外地居住,杨志福是屯里留下来的最年轻的劳动力。
到了志福的家庭农场,园子里像葡萄架一样的长枝条上挂满了一串串状如大枣的绿色猕猴桃,当地人称之为“软枣子”。我正好奇地看着,杨志福摘下几颗熟透的果子递给我品尝,齁甜齁甜的。
回忆起创业历程,他津津乐道。小时候,山里的软枣子树随处可见,秋天一到,他和伙伴们就去摘来吃,多余的还拿到镇上卖钱。八年前,他决定将软枣子树引进到自家园子里,然而起初总是栽不活,即便活了也不结果。他去山里拉土垫园子、上牛粪,果子结得也不多。杨志福媳妇儿有知识,带他去辽宁丹东学习栽培技术,一步步掌握了扦插、嫁接、辨识公树母树等栽培技术。经过数次尝试和失败,终于通过嫁接技术栽培成功。
2023年开始,软枣子大量挂果,但销售又成了新问题。最初果子不够卖,后来大批量挂果时又担心积压滞销。这时,杨志福联合周边另外9家示范园,共同研究技术、开拓市场,并拜佳木斯大学园艺专家为师。10家园区组成联合体,编号从1到10,涵盖了种植、销售、栽培、繁育、科研等多方面。作为8号园区,他还挂上了佳木斯大学软枣猕猴桃(驻尚志)栽培示范园的牌子,负责技术和市场销售。“每年农闲我们都要召开一次研究果木品质和市场销售等问题的‘峰会’,平时视频会议也经常开。今年从打下果子,我自己园区卖了300多斤,又调剂其他园区2000斤,苗木已签约预售2000株,果子净收入1万元,苗木也能收入三五万元。”杨志福说。
3
午饭后,杨志福开车拉我到山脚下,要带我去体验进山采蘑菇的感觉。山林茂密,溪水潺湲,鸟鸣清越如琴。小屯四面青山环绕,不远处炊烟袅袅,杨志福的家、牛舍、软枣子示范园、田野上丰收在望的农作物尽收眼底,好一幅青山绿水、人间烟火的美丽画卷。
杨志福的根深植在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上,他要把自己培育成一棵大树,探头看到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也和他遥相呼应着。
杨志福曾服役于部队两年,期间荣立三等功一次,两次荣获优秀士兵称号。这段经历锻炼了他的意志,也为他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退伍回乡,他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到大城市打拼,在北京一家全国连锁的餐饮公司,从端盘子干起,他善于钻研业务,又不怕吃苦,三个月就脱颖而出当上了领班。七个月后一次公司高层参加的汇报会上他一展才华,得到董事长赏识,破格提拔他担任董事长助理,管理一万多名员工。一次出差去郑州连锁店巡店,认识了这家店的销售经理郑伟娜,几经接触,互相欣赏,彼此爱慕。这年杨志福24岁,觉得应该有个自己的家了,也该有自己的事业了。他大胆向女孩求婚,带她回老家创业,女孩爱屋及乌,毅然和他奔赴东北。
与杨志福妻子谈话饶有兴致,她忽然愁眉紧锁,略带几分哀怨地说:“我们软枣子园区试种成功了,也挣到了钱,可是山里软枣子几乎绝迹了,这让我们感到担忧。每年我们都带着苗木去大山里扦插,要一点点还清大山的欠债,不能吃子孙饭。”她还说:“我在大学学的是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将来生活和事业稳定了,我还要潜心研究农业,开发一项闭环的产业链,造福子孙后代。”
4
从杨志福家房后穿过一片青纱帐,眼前一片开阔地豁然开朗,牛舍建在这里。杨志福购入的13头西门塔尔牛已经产下了6头小牛犊。紧挨牛舍还有一座又高又大的钢架结构的塑料大棚,里边喂牛的草梱堆积如山,一台秸秆打包机停在里面。另外一台黄豆、小豆脱粒机停放在开阔地上,无偿为村民提供服务,村民主动留下秸秆给他喂牛,双方乐而为之。开阔地上牛粪堆成了小山,这是软枣子、平贝、大田作物的天然肥料,杨志福眼中的宝贝。
“我那只山羊羔不欢实,有点打蔫儿,还咳嗽,你来看看吧。”邻居来电话了。我们先赶回杨志福父母家里配药,我看到他婚前的屋子柜里放着各种兽药和药具,地下一个氮气瓶里装着西门塔尔牛的冷冻精。我问他怎么还懂兽医?他一边配药一边说,自从养牛那天起,他就在网上学习兽医,边学习边实践,现在防疫、治病、配种样样精通。他说牲畜也像人一样小病不断,遇事儿就请兽医那得多少钱,再说也不及时呵!
配好药,我俩开车去给小羊羔打针。邻居等在门外,领我们走进羊圈,面对十多只大小山羊,杨志福一眼就发现了那只病羊,他熟练地给小羊左右脖颈各打一针,小羊咩咩叫着钻进围栏贴在羊妈妈身边。杨志福观察一会儿,放心吧,没事儿啦。多少钱?20元,发红包就行。太少了吧?不少,就这些,多发不收。他俩一问一答着。
5
次日早起,走过很长一段路,大集出现在林业局繁华的长街上,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杨志福的生意还好,已经卖掉一筐软枣子。说话间又有人走到摊前,志福妻子拿起软枣子递给顾客说,先尝尝,尝好了再买,不买没关系。他的三个孩子寻找着集市上他们喜欢的小食品,玩耍着也来赶集,也帮着爸爸妈妈用稚嫩欢快的童音大声喊着:软枣子、卖软枣子了。软枣子和童趣被顾客一并带回家去。
临近火车进站时间,志福把摊床交给媳妇儿,开车送我上高铁站,嘴里哼唱着那支快乐的歌曲。
火车开动了,我心里装满了这一家人的快乐。想起俄国思想家赫尔岑所说:“生活的终极目的就是生命本身。”杨志福一家人正在用快乐生活诠释着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