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生命更深维度的意义,“伍月柳赵伟仁艺术展”在深圳开展

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4月14日,“柳韵仁心——伍月柳赵伟仁艺术展”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重力场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策展人魏祥奇策划,展出岭南画派画家伍月柳、赵伟仁母子画作62件。作品涵盖山水、花鸟、走兽和人物等题材,展现了岭南派绘画表现的多元面向。

伍月柳教授,擅长以中国传统水墨技法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其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著称,常以山水、花鸟为载体,表达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她的画作不仅展现了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更传递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





作为伍月柳之子,赵伟仁不仅继承了母亲的艺术天赋,还是一位在医学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他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是上消化道手术和创新内镜及机械人外科领域的国际权威。赵伟仁的艺术创作深受其医学背景的影响,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对人文的思考,体现了他对人性、社会及自然的关怀。他的艺术创作与医学事业相辅相成,既以医学的严谨态度探索艺术的表达,又以艺术的感性视角审视医学的意义。

此次展览场馆重力场美术馆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第二个艺术空间,自202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艺术与人文、科技、社会之间的多重关系。此次“柳韵仁心——伍月柳赵伟仁艺术展”不仅是对两位艺术家创作成果的展示,更是对艺术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的一次尝试。

策展人魏祥奇表示,“此次展览主题‘柳韵仁心’,概括性展现了伍月柳和赵伟仁两位艺术家的创作意识,他们的艺术既在岭南绘画的历史脉络中不断延展,又在向观者展现着人如何通过艺术创作、通过不断深化对笔墨语言的感知力实现自我完善,在超级发达的现代都市与自然山林之间寻觅到心灵的栖息之所。伍月柳在逾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不遗余力地在海内外举办展览推广岭南派艺术,使其客观上成为连接内地、港台与海外华人的文化使者。因此,伍月柳在当代中国画史上的地位,应不仅限于其艺术成就,还要看到她在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方面做出的贡献。而赵伟仁的绘画,则向我们展示了绘画艺术持之以恒的魅力,那就是对于人的心灵的启迪和升华。”





在展览现场,伍月柳谈及自己的创作心路与体会:“我是岭南派的第三代传人,1970年代至1980年代在香港跟从赵少昂、黄君璧两先生学习绘画。在画法上,我想要在浓淡厚薄中求虚实、深远,多留一些画面空间,多一些抽象,进而表现出梦幻神化的境界,形成似与不似之间的妙境。在墨法上,有点滴法、淋漓法、虚实法、喷酒法、衬拓法、弹水法等。要画好一幅画,要讲究布局、用笔、赋色,要表达无尽的感觉而不受物象的影响,才能升华为妙品。我非常重视写生,要代入自己的感情,要追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认为,在创作上必须折中中西、融汇古今,要由写生转入写意,进而实现极致的表现,写出气韵生动的真实感受。创作灵感和神韵的结合,是写意的最高境界,要写出物象的气韵,才能抒发出自己的内在感受。”

赵伟仁表示,“我14岁开始学习国画,但大学攻读的是医学,这两个看似不同的领域,却在无形中塑造着我的思维方式与人生追求。国画教会我用笔墨表达意境,而医学让我用科学的眼睛探索生命的奥秘。在国画创作中,每一笔、墨、色都需深思熟虑,因为一旦落下便难以修改,这让我学会了在动笔前心中必须有清晰的构思和布局。尤其是国画中的‘留白’,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种技法,更是一种智慧。艺术与医学都要求专注、耐心、饱含创造力,同时也需要在严谨中留有余地,以应对未知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艺术与医学的交汇,赋予了生命和人文更深维度的意义。”

展览开幕式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学艺术中心主任黄顺真正式邀请伍月柳教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驻校艺术家。伍月柳作为驻校艺术家,将在校园内与学生们展开深度互动。她在未来将通过交流会、工作坊等形式,指导学生创作与审美,并与同学们共同创作艺术作品。


(文化责编: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