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说“屋对垭口坟对尖,富得流油又冒烟”,啥意思?早准备

在过去有一门学问非常深奥,那就是风水堪舆,也叫做青囊术。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初步的风水观念,并且将它应用到了宫殿建造和老百姓盖房、建坟等事情上。

在我国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风水学说的确影响深远,哪怕是到了现代,科学思想为主流的时代,风水观念依旧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屋对垭口坟对尖,富得流油又冒烟”,告诉人们盖房要对着垭口,建坟要对着尖的地方,这样做才能给家族带来财富。

那么,这句俗语说的有道理吗?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内容图片

想要理解这句俗语,我们首先得弄明白这句俗语中提到的“垭口”和“尖”分别是什么。

所谓“垭口”,其实是就是山与山之间的一个狭窄通道。

还记得《桃花源记》吗?其中有一句是这么写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而这句话中提到的“小口”就是垭口。

武陵人通过垭口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村庄,在这里他度过了很快乐很幸福的一段日子。

因此,世人也觉得,如果房子对着垭口,那么今后的生活就会像世外桃源一样幸福美好。

内容图片

此外,从实际生活来看,垭口也有很多优势。

比如垭口处于山与山之间的最低处,这里可以通过车马,在没有飞机的古代,人们想要翻山越岭去往另一个城市是非常困难的,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垭口,那么就能让人们少走很多弯路。

村落与村落之间,通过垭口相互连接,村民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人们可以以物换物,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哪怕是现代社会,一些山区因为地处偏远,再加上山路不好走,导致村庄较为落后,但如果有垭口的话,这样村落就与外界的交流要频繁的多,也就没有这样落后了。

内容图片

再者垭口周围的大山还是天然的屏障。

在大风季节,山体可以阻挡狂风,避免房屋被大风摧毁,而当风力较小的时候,气流又可以通过垭口流进来,给人们带来新鲜的空气。

在面对恶劣自然灾害的时候,比如泥石流或者洪水,垭口又可以成为一个逃生通道。

垭口两侧的大山可以挡住一部分泥石流,避免房子被冲毁。

内容图片

通常来说,垭口附近的环境也是比较好的,人们生活在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心情也会非常美丽。

在垭口附近有溪流泉水,老百姓们可以从这里取水,用来日常饮用、洗漱或者是灌溉农田。

垭口附近还有山林,在以前山林中的野兔野鸡是非常多的,人们可以去山林中打猎或者是采摘野果子。

山林蕴藏着这些宝藏,带给附近居住的人太多的好处,因此人们才想要把房子建在垭口处。

到了现代社会,我们因为生活压力,不得不在城市里生活定居,如果抛开一切,想来现代人也会选择面对垭口的地方买房。

虽然我们不能在真的垭口附近居住,但开发商也会在小区里修建美丽的小花园,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一些。

内容图片

我们再来看后半句,“尖”在这句俗语里,是山尖或大山、山峰意思。

老祖宗认为,坟墓如果对着大山的尖处,会有较好的风水,而墓地的风水好,对子孙后代的影响也是积极的。

在自然界,山峰高耸入云是非常壮丽的景象之一,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古人觉得,逝者的坟墓对着山峰尖处,预示着逝者的灵魂也可以顺着山峰的指引,去往天界,成为仙人。

这种观念也和人们的生活有关,因为当时的人们主要靠种地为生,庄稼的生长离不开雨水。

当时老百姓们不知道雨水是水蒸气冷凝形成,还以为是天上有神仙,比如雷公电母龙王等,负责下雨。

他们认为,逝者去往了天界,就能在天界为后人祈求风调雨顺,保佑庄稼丰收,从而让家族兴旺起来。

这种说法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敬畏,同时也让他们相信亲人的灵魂去往更好的地方,从而不会因为亲人离去而格外难过。

内容图片

再从风水角度来看,山尖之处是灵气汇聚的地方,人们认为这里的吸收了大自然的精华,气场强大,对坟墓的影响是正能量的。

这样的墓地格局可以荫庇后代,为子孙带来好运、福气和财富。

这种说法源于古人深信祖先坟墓的风水好坏直接关系到家族的兴衰,因此在选择墓地时,会格外注重朝向山尖这样的吉位。

虽然风水学说缺乏科学依据,但在传统文化中,它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仰,影响着人们的做法。

内容图片

最后面对山尖的地方是比较好找的,我们知道过去山林中的树木特别多,也没有固定的路标指路。

人们将逝者埋葬在山林中,可能下次就不好找到墓地了,但如果附近有标志性的建筑,人们往往很轻易的找到逝者的安息之地。

到了现代社会,我们将逝者安葬在公墓,公墓之中都有明确的标识,人们可以在众多的坟墓中轻松找到亲人的墓地。

内容图片

总结

“屋对垭口坟对尖,富得流油又冒烟”这句话,是老祖宗融合了风水观念、实际需求等多方面生活经验总结而来的。

这句话虽然有一些迷信、风水观念,但是它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成为了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到了现代社会,我们不再过度依赖风水,对于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建房选址俗语,已经慢慢遗忘,这是不对的。

我们可以了解学习一下这些俗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它们与现代生活融合在一起,建设更适合我们居住的房子,打造更适合埋葬逝者的公墓。

相信通过这种融合,我们不仅能传承文化,还能提升生活质量,让传统智慧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