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京,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恐怕是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景象:霓虹闪耀、车水马龙。
但在每周三凌晨三点,北京的街头,神秘的“鬼市”在昏暗的灯光下浮现出来。
每个摊位前只有微弱的灯光,卖家不吆喝,买家不问价。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这真的是鬼市?里面究竟都卖些什么呢?
之所以叫"鬼市",源于它独特的营业时间和营业方式。这些"鬼市"总是出现在夜半时分,即每周三凌晨三四点钟,被称为"鬼门关"的临界点。
而在天色微亮之时,它们又会迅速消失无踪,好像一阵风就能把它们吹散一般,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因此被戏称为"鬼市"。
老北京的"鬼市"可谓遍布城中,东西南北四城门附近都曾经有过这种夜市的存在,它们或大或小、或明或暗,构成了老北京独特的市井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潘家园和大柳树两处。
潘家园鬼市因经营古玩文物、旧书画而出名,被文玩爱好者誉为"天堂"。那里云集了古今中外各种奇珍异宝,吸引无数文人骚客前来觅珍寻宝。
反观大柳树市场,虽然比潘家园逊色不少,但它却被认为最"正宗"、最具老北京风情的鬼市。
每周三凌晨三点,大柳树市场上就会陆续聚集来自五湖四海的商贩,他们用马车拖着满满一车的"货品",有各种旧书旧画、旧家具旧物件,也有一些来历不明的奇珍异宝。
从文人雅士到普通市民,每个人在这里都能淘到自己满意的收藏品。
有的人便宜淘到一些字画古玩,喜滋滋地拿回家中供奉把玩。也有人破费昂贵为的只是淘到几本泛黄发蒙的旧书,只因中了其内涵典雅的诗词对联的馋。
诚然,绝大部分鬼市上出售的物件儿都很廉价,但稍具有收藏价值的,价格也未必便宜。无论如何,对收藏爱好者或文物鉴赏家而言,鬼市无疑是一处寻珍淘宝的乐园。
不过对于部分市井百姓而言,鬼市的意义或许更多体现在一种生活情趣和回忆上。
在鬼市上,你完全可以淘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老物件,比如旧收音机、旧手摇式电话机、旧录音机甚至还有破旧的五花八门儿等生活用具,数不胜数。
见到这些老物件,便能让人瞬间穿越回那个年代,感受到当年热火朝天的生活气息。这就像是一种记忆的回放,令当代人得以一窥上世纪北京人的生活百态。
可以说,鬼市不仅展现了在场人的收藏品位和审美情趣,也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于往昔的回忆与眷恋。
无论你是为了寻觅文物古董前来,还是怀着一种淘到怀旧之物的期待前来,只要你来到这里,就能找到自己的"宝贝"。
作为存在已久的老字号,北京的鬼市自然也孕育出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规矩,每一条都很有意思。
可以说,只有理解透彻并遵守其规矩,你才能真正享受到"趟"鬼市的乐趣。
其中较为出名的一条规矩就是"看货不问价"。
这意味着,你在鬼市上看中某样物品后,可以仔细反复地观察,但是绝对不能随意地直接向摊主询问价格。
除非你对这件物品有购买的意向,否则摊主是不会告诉你价格的。而且买家绝不能用手电筒直接照向卖家面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另一条就是"管住嘴",不能在别人正看货时插嘴打扰,如果发现货物有假,也不能大声拆穿,免得"砸了场子"。
总之在鬼市上,大家都很谨慎小心,生怕惹是生非,宁可少说为佳。
不过有个例外,就是如果你杀价太狠,卖家可能索性就不卖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你"问问问"太多,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和怀疑。
鬼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西海有市,贸易不相见,值直物旁,名鬼市。"
这里说的"西海"指的是古代中亚地区,相当于今天的"西域"。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西域一带存在一种特殊的集市,买卖双方在交易时互不看对方的面,只需要将货物摆在路边,付钱的人把钱放在物品旁边,取货离开即可。
可见,早在唐朝时期我国就有类似于"鬼市"的交易形式存在了,不过那时候并非称为"鬼市"。
直到后来有了"鬼市"这个名字出现,应该是受到了那时盛行的"鬼文化"影响。
所谓"鬼文化",指的是人们对死后世界和鬼怪的一种特殊认知。
人们相信,死后也有一个世界,和阳间这个世界是存在着相通的。所以,阳间有市场交易,阴间自然也该有一个。
于是,人们便将这种在夜间进行、双方不见面的特殊交易形式称为"鬼市"。
汉唐时期,类似于鬼市的交易方式尚未得到普及,到了宋代商业经济大发展之后,夜市便开始蓬勃发展。
宋朝时期的鬼市,已经不复早期的简陋,不仅有了固定的营业时间和场所,而且交易种类也更加丰富。
当时有专门用于贩卖古董珍宝的鬼市,也有售卖女性用品的鬼市,可谓门类齐全。
此后,鬼市便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
到了清朝末年,鬼市的交易品种越来越广泛,已经不仅限于生活用品,就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在内。
比如说军火、人口等等,都可以在鬼市上找到买家。后来经历战乱,社会动荡,北京的鬼市一度黯然无存。
直至上世纪80年代才重新复兴。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如今的鬼市和过去已大为不同。
现如今,老北京本土仅存的大型鬼市便只剩下西四的潘家园和东五环的大柳树两处。
潘家园更多是销售古玩字画之类,而大柳树鬼市因保留着最传统的交易模式而被称为"正宗"。
每到周三凌晨三点,这里就会重现百年前的热闹景象:各色商贩拖着自家的"私货"前来叫卖,层出不穷的怪事奇物也让无数怀旧人和爱好者趋之若鹜。
鬼市就这样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
鬼市之所以能在北京流传百年,并未完全消失,是因为它蕴含了北京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
鬼市不仅是一个古玩交易的场所,更是老北京人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讲究着一份隐晦、低调的特殊文化。
正因如此,鬼市才能吸引了无数爱好者前来寻宝淘货,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尤其在寂静的凌晨时分,夜色加上鬼火手电筒的光影,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感,很有那种穿越时空、亲临现场的体验感。
"鬼市"已经成为北京这座城市的一张独特名片,当你走进其中,就能领略它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感受老北京的市井风情和文人情怀,体味一把那份朴素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