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是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这种理念认为,当代经济的真正财富是由思想、知识、文化、技能和创造力等构成的创意,这种创意来自人的头脑,它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新就业机会、新社会财富,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文化创业产业,经过这么多年在中国的培养,出现过错误,出现过许多错误,到现在还在犯错误。为什么会一直犯错,最根本上就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能够正确认识,文化创意产业到底是什么。我们只看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景,国家进行引导。然而像多数扶植政策一样,扶植就乱,不扶植就散。多数人心里都是蹭个热度,捞一票就跑的思想。最终结果只能是“亩产万斤,卫星上天”。
文化创意产业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首先要拆分这三个词:
文化culture
文化是一群人,一个民族,某个地域,经过漫长的时间,在生活上的习惯,与价值观的思考与见解。最终表现在衣食住行里面。
创意creative
创意是一种对于文化的很稀有的见解,它重新定义了原本事物的概念。推翻了固有的认知,打破了传统的框架。
产业industry
产业是把推翻了事物的创意,用故事的形式来让世人认同的推广。
归其根本,文化创意产业就是用一个新的事物(认知)来替代你生活中旧有的日常需求(理念),使之变得更美好社会进步。
在苹果手机发布全面屏以前,手机都是带有键盘的,是他的创新推翻了你的手机固有的样子。并在接下来的10年里迅速崛起。这就是一个完美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例子。
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误区主要有哪些?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文创产业常见的误区主要有哪些?
把文创产业归类
文化创意产业起源于生活,可以说包含了一切认知与事物,小到一个曲别针,铅笔;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视;大到城市宣传、国家形象,都可以被涵盖。用行业分类某一项属于文化创意产业,无意间就把本该跨越思维的创意,强行用框架所禁锢。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从最开始的798阶段,到动漫游戏阶段,到文艺演出影视阶段,到目前的无所适从阶段,每一阶段的产生,都是强行归类所产生的,这严重违背了社会发展与商业法则,剥夺了自主创新意质,而创意的本质就是打破既定框架,重新定义事物。这种做法无异于给你一把刻度精确的直尺与黑色碳素笔,让你描绘出婀娜多姿的舞女,及五彩斑斓的舞台。
扶植的误区
文化创意产业不是写剧本,编故事,然后排队拿着企划去领钱。文创产业是要重新定义世界,引领更美好的生活,从精神上,物质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那些陈旧的被当今市场淘汰的产业请不要换个马甲凑热度,与其苟延残喘的多活几年,倒不如放他痛快的死去。
文化创意产业不是短时间的投资某一些项目就能够发展起来的,文创产业不需要扶植某个企业,需要的是培养人才和改造整个社会。
事例:比如目前正在推行的垃圾分类,假设有一项创意能够使人们更好的、更简便的进行垃圾分类,同时能够被大多数人所采用,这样的创业产业就应该被提出典型,重点奖励。
其五,善于创造新的扶植活动,加大力度投入全民参与的优秀电视、网络节目,例如创新竞赛、创意选秀类节目,创新指导类综艺节目。加大新颖的文教节目的制作。
改革开放我们用了40年中国经济已经腾飞。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上改革开放同样也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进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文化创意产业园,现在在中国遍地开花,按自然的规率开花就要结果,但真正结果的又有多少呢。文创园除了让房地产业又春风得意了一把外,谁又从中得利了呢?
大力开发文创产业园从开始之初,就是错误地存在。在北京有两个地方说出名字来就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一个是中关村,一个是簋街,对普通人来说中关村卖电脑,簋街卖小龙虾,这两个地方之所以形成产业,是因为它本身所提供的产品被认可,才一步一步发展壮大,这个是由下至上的集群,非政府所推动所产生的;反观文创园是由上至下的而推动形成的,没有文化根基,很难成长。
拿来主义
否认拿来主义在中国是成功的捷径,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BAT哪个不是拿来主义,如果当时要评个文化创业产业奖,肯定他们都会上榜。但OICQ战胜ICQ,淘宝战胜易趣,百度战胜谷歌,靠的是什么?
文化创意要接地气,也就是要扎根于自身文化。盲目舶来,只会水土不服。对于舶来品,需要进行本土转化,才能够生根发芽。
文创产业的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给我们这几代人创造了机遇与挑战,如何打破旧有思维,点燃创意之火,照亮自己前方的路,是我们每一个人要去摸索的。不论在你从事的是科学、是设计还是工匠任何一类职业,只要你敢与打破常规,重新定义概念,改造这个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
(
文化产业责编:
陈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