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建议:补充蛋白质是关键,常吃4类早餐,免疫强少生病

大家都知道蛋白质是“营养素三巨头”之一,但它的重要性远不止填饱肚子。蛋白质是身体修修补的“砖头”,从头发、皮肤到免疫细胞,都靠它来维持。

如果蛋白质吃得少,身体就像工地缺砖,免疫系统会变得迟钝,一遇到病毒、细菌就“打不赢仗”。这也是很多人一到换季就感冒、疲惫的原因之一。

医学研究表明,中老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要摄入1.0~1.2克蛋白质,比如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最好摄入60克左右的蛋白质。

鸡蛋堪称“天然蛋白宝库”。一个鸡蛋含6~7克高质量蛋白,而且吸收率超过90%。

每天早上吃一个鸡蛋,对肌肉和免疫系统都有帮助。煮蛋、蒸蛋、鸡蛋羹都行,但别老是煎得太焦,那样营养会打折扣。

很多人担心鸡蛋胆固醇高,其实最新的营养指南早就说明,适量吃鸡蛋不会导致胆固醇升高。关键是“适量”,每天一到两个完全没问题。

第二类早餐:豆制品——植物蛋白里的“黄金搭档”

豆浆、豆腐、豆腐脑、豆腐干,这些都是优质植物蛋白的代表。大豆中含有丰富的大豆蛋白、卵磷脂和异黄酮,对心脏、血管、骨骼都有好处。

比如早上来一杯热豆浆,再配上全麦馒头或一个鸡蛋,就是非常均衡的一餐。

有研究显示,经常吃豆制品的人,血脂更稳,骨质疏松风险也更低。尤其是女性,更推荐每天摄入一定量的大豆食品。

第三类早餐:奶制品——提升免疫的“助攻手”

牛奶、酸奶、奶酪,这些都是补蛋白的好选择。牛奶中含有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是两种吸收率都很高的蛋白质。

每天早上喝一杯牛奶,不仅能补充蛋白,还能为身体提供钙、维生素B族等营养。如果乳糖不耐受,可以选无乳糖牛奶或酸奶,也能获得相似的营养。

第四类早餐:肉类和鱼虾——增强体力的“能量站”

很多人以为早餐吃肉太油,其实只要掌握方法,完全可以健康吃。

瘦肉、鱼肉、虾、鸡胸肉都含有优质动物蛋白,而且富含铁、锌、维生素B12,对增强免疫力和维持肌肉很关键。

特别是鱼类,比如三文鱼、秋刀鱼、鲈鱼,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心脏健康、抗炎。早餐可以吃点鱼肉粥、鸡胸肉三明治、瘦肉包子,这些都既有蛋白又不油腻。关

早餐吃对了,免疫系统更给力

免疫系统需要蛋白质来合成抗体、修复受损组织、制造免疫细胞。如果长期蛋白质不足,白细胞和抗体数量都会下降,病毒入侵时,身体反应会变慢。

所以医生常说:“早饭要有蛋白,身体才有劲。”这不是口号,是实打实的科学事实。

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健康门诊里,张文宏医生就提到过,很多中年人身体不适,不是因为缺药,而是因为“吃得不对”。尤其是早饭“寒酸”,让身体天天在透支。

人到中年后,身体机能下降是自然规律,但免疫力的强弱,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的日常习惯。补蛋白不是为了“吃得多”,而是让身体有足够材料修复、抵御疾病。

多吃鸡蛋、豆制品、奶制品、鱼虾类,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精力更足、感冒更少、心情也更好。

生活中,我们不需要花哨的保健品,也不必盲目进补,只要从每天的一顿早餐开始,慢慢调整,身体自然会回馈你最真实的健康。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健康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