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爷今年66岁,在小区里一直以身体硬朗著称。每天傍晚,总能看到他拎着暖壶在公园散步,偶尔还自豪地和邻居聊起自己的养生经。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大家羡慕的“健康达人”,却在半年前因肾衰竭不幸离世,让人扼腕叹息。
据家人回忆,王大爷近几年迷上了一些“保健品”,尤其钟爱某些可以“补肾益寿”的产品。起初只是觉得吃点无妨,谁料身体逐渐出现水肿、乏力,医院一查,发现肾功能已经严重受损。

医生感叹:很多中老年人盲目相信保健品,忽视肾脏健康,后果往往悄然而至。那么,哪些保健品对肾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暗藏杀机”?尤其是第2种,很多人还在盲目服用。到底怎么回事?
补肾保健品在中老年圈子中广受欢迎,那些贴着“调理肾脏”“益肾强身”标签的小瓶小盒,常常成为不少家庭的“标配”。
但据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张明指出,多数所谓的补肾保健品缺乏科学证据,很多成分对本就脆弱的肾脏“负担极大”。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一项调研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36.2%有长期服用保健品习惯,其中肾功能不全比例达到28.7%。

许多保健品含有大量中草药成分,代谢产物需肾脏排出。如果肾功能本就不足,毒素很容易蓄积,诱发肾损伤。
一些含有重金属(如铅、汞)或未知提取物的产品,长期摄入后,会加速肾小球纤维化,导致不可逆转的肾衰竭。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报告明确指出,全球每年30万肾衰竭新发病例与不规范补品/草药服用有关。
坚持服用错误的保健品,肾脏可能发生的3大变化
第一种:含有马兜铃酸的保健品。
马兜铃酸作为知名的“伤肾分子”,原本属于一种传统药材提取物。
多项实验证实,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保健品,肾衰竭风险较普通人群高出6.5倍。江苏省人民医院2017年病例分析显示,其中87%的肾损害患者曾不知情服用过含马兜铃酸的产品。受损后,肾组织再生能力极低,大多数患者只能依赖透析或换肾治疗。

第二种:高蛋白粉、增肌粉类营养补充剂。
许多中老年人以为“多补蛋白就是健康”。实际上,肾功能减退后,蛋白代谢产物(如尿素氮、肌酐)无法顺利排除,极易诱发代谢中毒。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21年指南提到,轻度肾衰患者摄入蛋白量每增加10克,肾负担可增加21.7%。
临床随访数据显示,连续半年每天补充高蛋白的中老年人,约25%会出现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早期肾损伤表现。尤其是肾功能不全者,危险加倍。
第三种:“复合类保健品”。
打着调理多脏器、活血之类旗号,里面成分复杂、多为配伍配方。部分复合类保健品中不排除有隐性激素或不明提取物,长期服用极易造成肾脏损伤。
有报告指出,因服用非正规复合类保健品导致肾病的患者,术后恢复率明显下降,愈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至17%以上。

医生建议:肾功能不全,这些习惯一定要注意
杜绝自购或私信推销的保健品。
尤其是包装标签模糊、不清楚主要成分的产品,务必警惕。如果有慢性肾病、过往肾损史,任何补品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世界肾脏日建议,中老年人每年常规筛查肾功能、生化检查,把隐患扼杀在苗头阶段。
调整饮食结构。
尽量选择低盐、低油、适量蛋白质均衡饮食,避免“额外服蛋白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慢性肾病患者每日蛋白摄入0.8g/公斤体重为宜,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瘦肉)为主,不盲目依赖补充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