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新增卒中患者300万人 专家强调营养管理同样重要|世界卒中日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今年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为“尽早识别,立刻就医”。老年人是卒中高发人群,由于生理功能退化、基础疾病多、营养吸收能力弱,容易在卒中后出现营养不良,影响康复进程,因此,在强调急救之外,营养管理在卒中治疗与康复中也至关重要。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卒中发病率居全球首位。每年新增卒中患者约300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比高达76.6%。多数患者伴有吞咽困难、胃肠道功能紊乱等问题,严重影响营养摄入与吸收。

据统计,卒中患者急性期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最高可达62%,尤其老年患者更容易陷入营养失衡与疾病复发的恶性循环。

科学全面的营养补充不仅有助于加速卒中患者康复,还能减轻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显著提升生存质量。规范的营养干预需贯穿卒中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居家康复的全过程。医生需根据患者个体状况,分阶段、个性化制定营养补充方案。

中国卒中专科联盟重症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潘速跃教授指出:“卒中患者应在入院24小时内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并在急性期尽早启动肠内营养支持;进入康复阶段后,营养管理需兼顾‘优质’与‘适当’。一方面,应优先补充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鱼肉、畜肉和大豆,以对抗卒中应激反应引发的肌肉分解,促进肌肉合成与组织修复;另一方面,饮食结构应合理搭配,确保谷薯类、蔬果类与油脂类摄入均衡,主食粗细搭配得当。”

中国卒中专科联盟重症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潘速跃教授

潘教授表示,对于合并基础疾病的卒中患者,营养干预更需精准。例如,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6、叶酸和维生素B12,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以改善血液供应和优化疾病预后。对于吞咽困难或营养摄入受限的患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全营养配方的特医食品,或针对特定疾病的专属营养配方产品,实现个性化支持。

近年来,随着卒中防治体系不断完善,对于卒中全程管理和康复质量的关注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中国卒中患者营养管理促进项目”应运而生,旨在推动卒中防治迈向“营养赋能”新阶段,助力实现“减少脑卒中百万新发残疾”这一国家目标。

中国卒中专科联盟主席吉训明教授

中国卒中专科联盟主席吉训明教授表示:“目前,卒中营养管理规范化培训已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和深化,我们将从科学规范的制定、临床实践的落地,到质控和持续改进,构建起系统化的营养管理体系,为卒中患者康复提供坚实保障,实现从‘活下来’到‘活得好’的转变。”


(健康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