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造血需要充足营养,铁是合成血红蛋白(负责给全身运输氧气的“关键载体”)的核心原料。红肉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高达25%,比植物性食物里的非血红素铁高很多——规律吃红肉有助于提升血红蛋白水平,对改善缺铁性贫血很有帮助。
蛋白质在贫血恢复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优质蛋白里的必需氨基酸能促进骨髓造血,加快血红蛋白合成。比如每100克牛肉含约26克优质蛋白,营养密度差不多等于5个鸡蛋;临床观察发现,蛋白质吃够的患者,贫血改善速度明显比吃不够的人快。
选对部位,挑铁多的
不同部位的肉铁含量差别大:牛腱肉每100克约含3.2毫克铁,猪肝更高(9.0毫克/100克)。优先选铁含量高的部位,但要控制总摄入量。
低温烹饪,保留营养
文火慢炖能留住约85%的铁,高温烧烤会损失30%的铁——尽量用炖煮、蒸制这类低温做法,别过度加工(比如炸、烤太久),避免营养流失。
搭配维生素C,铁更好吸收
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铁的吸收率,所以吃红肉时可以配点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橘子、西兰花、烤番茄);反过来,浓茶里的单宁酸会阻碍铁吸收,吃完肉别马上喝浓茶。
长期单一饮食容易缺其他营养,得多样搭配:
如果出现持续心慌、呼吸急促,或者指甲变形(反甲,指甲前端往上翘),可能提示血红蛋白已经低于100g/L了。这时候光靠饮食调整很难快速改善,得及时去血液科检查——临床数据显示,配合专业营养方案,改善效率会更高。
贫血的人可以定期查血清铁蛋白(反映体内铁储备的指标),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科学的饮食管理不是“算数字”,而是兼顾营养和好吃——合理搭配才能持续给造血系统“加油”,帮身体慢慢把气血补回来。
责任声明:本文仅为健康科普,内容不构成用药或医疗指南,建议出现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