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七分饱被推翻了?医生:过了70岁,吃饭尽量要做到这5点

很多老人习惯说“吃饭七分饱”,觉得这样轻松、养胃、不负担。但医生们发现,等年纪过了70岁,这个说法其实需要重新看待。

因为老年人的身体和年轻时完全不同,消化能力下降、肌肉流失加快、免疫力减弱,这时候如果还总是吃得过少,反而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身体衰退加速的问题。

与其一味强调“少吃”,不如更讲究“吃得对”。尤其是过了七十岁,在饮食安排上更应该注意几个方面,既能保证营养,又能减少疾病风险。

首先,优质蛋白一定要优先保证。很多老人年纪大了以后,胃口没以前好,总喜欢清粥小菜,甚至干脆一碗稀饭就算一餐。殊不知,这种饮食虽然清淡,但蛋白质远远不够。

研究发现,七十岁以后肌肉流失速度会加快,如果没有足够蛋白质补充,就容易出现肌少症,表现为走路不稳、跌倒风险高、日常活动力下降。

哪怕吃不下太多主食,也要想办法把鸡蛋或者豆腐先吃下去。与此同时,优质蛋白对免疫系统也有帮助,能让身体抵抗感染。尤其是天冷流感高发时,蛋白质摄入足的老人更能扛住疾病。

然后,粗杂粮要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很多老年人习惯吃白米饭、白馒头,觉得顺口好消化。但研究显示,单一的精制主食会让血糖快速上升,也缺乏膳食纤维,对肠道和血管都不利。

粗粮比如燕麦、玉米、小米、红薯、全麦面包,这些能让血糖上升更平缓,还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血糖控制不好的老人,用部分粗粮替代精米白面,可以明显改善血糖波动。

同时,粗粮里的膳食纤维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这在老年人群里非常重要。有人担心粗粮难消化,这就需要注意方式,可以把粗粮煮得更软一些,或者和精米搭配,逐步增加比例。

换句话说,老年人的主食不该永远是白粥和白饭,而是要学会在口感和健康之间找到平衡。

再者,食物要尽量做得“软烂”。这是因为随着年纪增加,牙齿咀嚼力下降,胃肠蠕动能力也减弱。硬的、韧的食物往往嚼不动,吃下去也不容易消化。

医生常说,七十岁之后吃东西要讲究“好嚼、好吞、好消化”。比如肉类尽量炖得软一些,蔬菜煮烂再吃,粗粮做成粥或者羹,而不是干硬的杂粮馒头。

这样能减少胃肠负担,也能让营养更好吸收。很多老人因为食物太硬而吃得少,久而久之就出现营养不足和体重下降。

研究发现,食物软烂不仅让老人更容易摄取营养,还能减少呛咳和消化不良的风险。尤其是有些老人患有咽喉功能下降,硬食物可能会增加呛咳窒息的危险,所以软烂饮食对安全性也有帮助。

与此同时,主动、及时补充水分也很关键。很多老人本身口渴感就减弱,常常一天都不怎么主动喝水。

殊不知,轻度脱水在老年人群里很普遍,而这会导致血液黏稠、增加血栓风险,还容易加重便秘和尿路感染。研究显示,老年人如果能保证每天足量水分,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会降低。

但要注意,老年人喝水方式也要讲究,不要一次性大量喝,而是少量多次,每次半杯,分散在一天里。有人担心晚上喝水会夜尿增多,这可以通过白天多喝、晚上减少来调整。

饮品最好是白开水或淡茶,不建议用饮料或浓茶代替。特别是在天气转凉的时候,老人常常因为怕冷更不愿喝水,这其实反而增加了健康风险。

换句话说,过了七十岁,喝水不能光靠“口渴提醒”,而是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

此外,蔬菜要多样化,尤其要增加多彩蔬菜。老年人的饮食容易单调,常常就是白菜、土豆、胡萝卜几样来回换,但研究显示,不同颜色的蔬菜含有不同的抗氧化物质和植物营养素。

绿色蔬菜富含叶酸和维生素K,对骨骼和血管有益;红色和橙色蔬菜里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能抗氧化、保护心脏;紫色蔬菜里有花青素,有助于延缓衰老。

医生们建议,餐桌上尽量做到多种颜色的搭配,每天至少三到四种蔬菜,哪怕量不多,也要尽量丰富。与此同时,蔬菜还能补充膳食纤维,改善肠道功能。

对于老年人来说,多彩蔬菜不仅让营养更全面,还能让饮食更有食欲感,这也是促进进食的重要因素。

当然,这些饮食调整不是一天两天能养成的,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很多老人习惯几十年,要他们突然改变确实不容易。但医生们提醒,饮食习惯可以逐步调整,不需要一口气全换。

例如,可以先在早餐里加一个鸡蛋,在米饭里掺一把燕麦,把菜多煮一会儿,让水杯随手可得,逐渐增加蔬菜种类。这些小小的变化,坚持下来就是对健康的巨大改善。

总的来说,七十岁之后,饮食重点不再是单纯控制量,而是保证质。优质蛋白要足够,粗杂粮要占一部分比例,食物要软烂易消化,水分要主动补充,蔬菜要多样多彩。

做到这几点,不仅能延缓衰老,还能降低慢性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换句话说,老人们在饮食上不必一味讲究清淡少吃,而是要聪明地吃,科学地吃。毕竟,活得健康,吃得舒服,才是真正的长寿秘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吃饭七分饱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解瑞宁,李英娥,高洪彩,等.空巢老人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3,36(01):46-48.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健康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