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平时注意过自己的喝水习惯吗?
很多人只关注喝了多少水,却忽略了怎么喝水、喝完啥感觉,我要告诉你——这里面的门道可大着呢。
前两天,48岁的李大哥来找我,说最近老觉得嘴干,一天到晚水杯不离手,家里人都笑话他,说这是好习惯,多喝水身体好嘛。
结果一查血糖,空腹都11.2了,妥妥的糖尿病,李大哥当时就懵了:“我这不就是口渴嘛,咋就成糖尿病了?”
今天小希就跟大家唠唠,糖尿病人的喝水方式,到底有啥不一样的地方。
3个“异常”表现要留心
1、频繁大量喝水,但总觉得不解渴
很多人觉得,渴了就多喝点水呗,这有啥问题?但我跟你说,糖尿病人的“渴”和普通人的渴,那可不是一回事儿。
正常人渴了喝水,喝饱了就不渴了,但糖尿病人呢?他们的血液就像一锅浓汤,糖分太高,水分被迫从细胞里拉出来稀释血糖,这在医学上叫做“渗透性利尿”。
2、喝水后心里烦躁,坐立不安
有些人喝完水不但不舒服,反而更烦躁了,你说这奇怪不奇怪?
这可不是心理问题,而是高血糖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被过度激活了。
说白了就是,血糖高把神经系统给“刺激”得太敏感了,中医上叫“肝火上炎”,现代医学解释就是神经内分泌紊乱。
3、喝水后胃胀难受,感觉“水下不去”
还有一种表现更隐蔽,就是一喝水就觉得胃里堵得慌,这是因为高血糖会影响胃肠蠕动和水电解质平衡。
在中医理论里,这叫“脾胃运化失调”,其实就是消化系统的“运输能力”出问题了。
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异常,不仅会影响血糖,连带着胃肠道的正常蠕动都受影响。
更奇怪的是,有些患者还说水有怪味、发涩,这其实是血糖过高影响了味觉神经,让舌头对“淡味”的识别能力下降了。
如何应对?
1、控制血糖是根本
说一千道一万,喝水异常的根源还是血糖高,建议你先查个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指标可以反映最近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如果确诊是糖尿病,一定要按医生的建议规律服药。
这里,顺便给大家说个食疗方子:桑叶10克、菊花5朵、决明子15克,开水冲泡20分钟,当茶喝。
桑叶能清肝明目、菊花降火、决明子润肠通便,对糖尿病引起的口干有辅助作用。
2、科学补水很重要
糖尿病人喝水也有讲究,不要等渴了再喝,要少量多次,每次100-150毫升,一天分8-10次喝,总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
早上起床后先喝一杯温水,有助于稀释血液;餐前半小时喝一点,能帮助消化;睡前2小时就别喝太多了,免得夜尿多影响睡眠。
3、调理脾胃助运化
中医讲“脾主运化”,脾胃功能好了,水湿代谢才正常。
给大家推荐个按摩方法:每天按摩足三里穴5分钟,顺时针按揉,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足三里在膝盖下四指宽的位置,是调理脾胃的要穴。
还有个简单的动作,就是饭后散步30分钟,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也能帮助胃肠蠕动。
4、定期监测不能少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如果出现了上面说的这些喝水异常,一定要及时查血糖。
空腹血糖超过7.0毫摩尔/升,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那就要当心了。
如果家里有血糖仪,建议每周测2-3次,记录下来给医生看,这样能更准确地了解血糖波动的情况。
身体给咱们的信号,可千万别不当回事了,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也能控制得很好,希望大家都能有个健康的身体,平安度过每一天。
来源:CQTV安全与法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蓬莱融媒体中心)
【来源:蓬莱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