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说榴莲吃不得?医生坦言:它对几种慢性病其实有好处,关键在吃对。
提到榴莲,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热量高”“容易上火”,甚至觉得慢性病患者碰都不能碰。
但其实,榴莲作为营养密度较高的水果,含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对部分慢性病患者来说,适量食用还能带来帮助。
榴莲中富含钾元素,每 100 克榴莲果肉中钾含量约 260 毫克。
钾元素在人体中主要作用是维持电解质平衡,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钠。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钠摄入过多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适量补充钾元素能辅助调节血压,减轻血管负担,这也是为什么医生会建议高血压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含钾食物的摄入。
不过要注意,高血压患者吃榴莲时需控制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导致钾摄入超标,尤其是同时服用降压药的患者,需结合自身情况调整。
除了钾元素,榴莲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体积,缓解便秘问题。
很多慢性病患者,比如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饮食控制、活动量减少等原因,容易出现便秘困扰。
适量吃榴莲,摄入的膳食纤维能改善肠道功能,减少因便秘引发的身体不适。
同时,膳食纤维还有助于延缓食物中糖分的吸收速度,对糖尿病患者控制餐后血糖有一定辅助作用,但糖尿病患者吃榴莲必须严格控制分量,因为榴莲本身含糖量不低,过量食用反而会导致血糖大幅波动,最好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确定食用量。
另外,榴莲中含有维生素 B 族,包括维生素 B6、叶酸等。
这些 B 族维生素参与人体的能量代谢,还能帮助调节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 ——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可能损伤血管的物质,若体内含量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适量食用榴莲,补充 B 族维生素,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保护血管健康,降低疾病加重的风险。
不过,虽然榴莲对部分慢性病有益,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首先,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避免吃榴莲,因为这类患者排钾能力下降,摄入过多钾元素容易引发高钾血症,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问题。
其次,肥胖或体重控制不佳的慢性病患者需严格限制榴莲摄入量,榴莲每100克热量约150千卡,远高于苹果、梨等水果,过量食用容易导致热量超标,加重体重负担,不利于病情控制。
还有,正在服用某些特殊药物的患者,比如部分降糖药、降压药,吃榴莲前最好咨询医生,避免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引发不良反应。
同时,即使是适合吃榴莲的慢性病患者,也要注意适量食用,一般建议每次吃一小块(约 50-100 克)即可,不要一次性吃太多。而且吃榴莲的时间最好避开餐后立即食用,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可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适量吃。
很多人对榴莲存在误解,觉得它是 “健康杀手”,但其实只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控制好食用量,部分慢性病患者也能通过吃榴莲获取营养,辅助改善病情。
关键是要科学认识榴莲的营养价值,不盲目排斥,也不随意过量食用,结合自身慢性病情况,在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让榴莲真正成为对身体有益的食物。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实用营养学》(第 5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 《临床营养学》(第 4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