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实话:晚上少吃或不吃,除了可以减肥,还可以缓解这4个毛病

我岳母年轻时身体挺硬朗,快七十那年开始犯胃病,那阵子她总说晚上胀得慌,吃完饭不是反酸就是不好入睡。我陪她跑了几趟医院,医生说她这是胃排空延迟。

我没当回事儿,后来她开始晚上只喝点粥,慢慢地那些毛病竟然真缓过来了。那时候我才意识到,晚饭这事儿,真不是吃不吃饱那么简单。

有些人一听“晚上少吃”,就觉得这是为了减肥,其实我接触这么多年老年客户,才知道它背后藏着不少门道。不仅是为了肚子小一点、体重轻一点,更多是为了缓解一些人年纪一大就容易被缠上的毛病。我说这话不是为了卖弄经验,是因为我见过太多因为晚饭吃得太多而拖出病的老人。

有个老客户,姓孙,退休前是个中学老师,平时习惯晚饭吃得丰盛。一次他找我,说最近血压总是忽高忽低,睡觉出虚汗,早上起不来。

我让他试着晚上少吃点,他还不太相信。过了俩月他主动来找我,说晚上只吃点青菜汤和半碗饭,人轻快多了,血压也稳了。我看着他那会儿的状态,跟三个月前判若两人。

晚上吃太多,最先受苦的是肠胃。尤其是年纪一大,胃动力减弱,吃进去的东西在肚子里待得时间长,就容易发酵、胀气,甚至反酸。我岳母那回就是典型的例子。有些人以为是胃病,其实多半是晚饭吃得太撑导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还有一种情况,很多人误以为自己神经衰弱,其实是因为晚上吃得太好。食物在胃肠里翻滚需要血液支持,这就把原本该供应大脑的血液“借”走一部分,结果晚上脑子不清醒、睡眠浅、噩梦多。我曾经接触过一位老大爷,晚上总做梦惊醒,后来把晚饭减成一小碗稀饭,居然连梦都少了。

高血糖在我接触的老龄群体里一直是高发问题。很多人白天注意饮食,晚上却管不住嘴,非要来点点心、吃点鱼肉。殊不知晚上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血糖就容易居高不下。有个六十出头的阿姨,退休后血糖飙到十几,怎么吃药都压不下来。

后来我建议她晚饭提前,少吃主食,晚间断掉加餐。结果她的血糖稳定得让她自己都不敢相信,医生都说她恢复得快。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是血脂高。不少人白天节制,晚上补偿性进食,一口肉一口酒,觉得反正一天累了,吃点好的犒劳自己。

可血脂偏高的风险往往就在这顿饭里累积。我有个做公务员的老朋友,平时应酬多,血脂总是超标,我让他晚饭只吃素,还得提前吃,三个月下来血脂降了两个点,连体检医生都说“你这控制得不错”。他跟我说,哪怕白天吃得正常,晚上稍微一顿多点,第二天就觉得头发沉、眼皮发胀。

我自己也不是一开始就懂这些,年轻时工作忙,晚上经常加餐。有一阵子总觉得胸闷气短,后来才知道是晚上吃得太油腻,影响了夜间心脏的负担。饭后血脂升高,血液变稠,心脑供血就容易出问题。这在中老年人身上可不是小事,有些人半夜猝死,根源就是晚餐太重。

我家那边有个邻居,六十五岁,前几年刚退休,日子过得也算舒坦。他有个习惯,晚上喜欢吃点卤肉、喝点小酒,说是“睡前来点,舒服”。

结果去年中秋节当天晚上,吃完饭不到两个小时,突然心梗发作。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晚了。医生说他那顿饭是导火索,下午都没事,就是晚上那顿吃得太过油腻。

想靠晚上不吃饭来瘦身其实是个误区,真正的好处,是让身体有机会休息。晚上胃肠要“打烊”,你还让它加班,怎么可能不出事?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没吃多少,其实摄入的热量早就超标了。特别是一些“隐形脂肪”,像晚上的汤煲、肉末、炒饭,这些东西看着不多,油脂含量却不低。

我现在晚饭基本控制在六点前吃完,主食控制在半碗以内,配点青菜和豆腐,不吃肉不喝酒。这套方法我推荐给很多客户,大家都说睡得香、起得轻、心情也更稳。关键是身体轻松了,不容易犯病,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头昏眼花。

有些人担心晚上不吃会饿得慌,其实这跟习惯有关。一开始可能不适应,过几天身体就会自动调整。我有个客户,原来晚饭必须吃两碗米饭,后来慢慢减量,到最后只喝汤也不难受。她血压控制住了,睡眠也比以前好多了。

我遇到不少人,晚上吃得多,早上起不来,嘴巴苦、胃口差,一问才知道,前一晚吃太多导致食物还残留在胃里。长此以往,消化系统就被搞乱了,连带着肝胆功能也受影响。所以不是说你吃进去就完事了,身体要花很大的代价去“消化”你的晚餐,这代价不小。

有时我陪老伴去跳广场舞,看着那些吃完饭就来锻炼的老人,我都替他们担心。饭后立马运动,不仅影响消化,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问题。我更建议他们晚饭少吃点,吃完走走,别太剧烈。很多人以为跳舞是锻炼,其实是负担。

说到底,晚上少吃或不吃,并不是让人受罪,而是让身体更自然地修复。夜晚是修复的时间,不是消化和战斗的时间。年纪大了之后,身体不像年轻时那么能扛,吃进去的不只是食物,还有对器官的压力。你以为在犒劳自己,其实是在拖累自己。

我那位孙姓客户后来还跟我说,他现在晚饭早早吃完,晚上八点就困了,十点准时入睡,第二天醒来精神头特别足。他说这是他退休后第一次觉得“人是清清爽爽地活着”。这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那一刻我知道,他是真的感受到了身体的变化。

人到中年以后,最怕的不是病,而是身体出了问题还自己不知道。晚饭这一关,很多人都掉以轻心。我看过太多案例,都是从晚饭“吃错了”开始,慢慢发展成慢病,最后拖成大病。不吃晚饭不是万能的,但晚饭吃得太多,一定是百害无一利。

现在我的建议一直都是:晚饭早点吃,吃得清淡,最好少油少糖,控制主食,戒掉宵夜。这不是节食,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晚饭不是一天的“终点”,而是你身体是否健康的“起点”。你怎么对待它,它就怎么回报你。

1. 《中老年人饮食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

2. 《晚餐与慢性病的关联研究》,中国营养学会期刊

3. 《老年消化系统退化机制分析》,北京医学杂志

4. 《高血糖与晚餐摄入的关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5. 《晚餐习惯与睡眠质量关系调查》,中国老年医学杂志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健康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