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我们身体里的“全能小工厂”,管着解毒、代谢营养、合成蛋白质等500多项重要活儿。可体检时要是查到“肝脏占位性病变”,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肝癌?”其实不用过度恐慌——肝脏占位分良性和恶性,比如常见的肝癌(恶性)和肝血管瘤(良性),虽然都是“长了东西”,但性质、症状、处理方式压根不一样,得先理清它们的区别,再科学应对。
肝癌是恶性肿瘤,相当于肝脏里的“坏细胞”不受控制地疯长,还会往周围正常组织钻,甚至通过血液跑到肺、骨头等其他器官“搞破坏”。而肝血管瘤是良性的,其实就是肝里的血管长得有点“乱”,堆成了一团血管团(90%是海绵状的),大多是天生血管发育有点异常导致的,不会变癌。
肝癌早期可能没什么特别症状,等病情发展了,会出现右上腹隐痛、没力气、越来越瘦、肚子胀等情况;到了晚期还会出现黄疸(皮肤眼睛发黄)、腹水(肚子里积水),这都是肝功能撑不住的表现。而肝血管瘤大多“很安静”,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症状。只有当瘤子超过5厘米时,才可能因为压迫周围组织,出现吃完饭后饱胀、肝区隐隐作痛的情况。要提醒育龄期女性:雌激素变化可能影响血管瘤的血流,最好定期查一查。
超声能先初步筛筛看——肝癌通常是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小疙瘩,里面血流乱哄哄的;血管瘤一般边界清楚,血流相对规律。要确诊还得做增强CT或MRI,看“血流模式”就像看性格:
肝血管瘤是“慢脾气”:先从边上开始“亮”,慢慢往中心“填”,最后整个都“亮”,叫“快进慢出”。
要是做核磁,血管瘤在T2加权像上像个发亮的灯泡(医生叫“灯泡征”),确诊率能到95%。
肝癌得早发现早治,而且要多学科一起上:
肝血管瘤就“佛系”多了:
以下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肝脏弹性超声(查肝硬度)+肿瘤标志物筛查:
最后想跟大家说:查出肝脏占位别慌——既别自己吓自己(比如把血管瘤当成肝癌),也别不当回事(比如把肝癌拖成晚期)。带着所有检查报告去肝胆专科门诊,让医生帮你分清楚性质,再定治疗方案。早发现、早评估、早处理,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毕竟,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科学应对才是最关键的。
责任声明:本文仅为健康科普,内容不构成用药或医疗指南,建议出现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