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住院必查三重点:护心护肾控压关键

如果血压异常升高到需要住院的程度,医生会先做全面评估,一方面找出血压高的原因,另一方面看看有没有伤到心、脑、肾这些重要器官。住院期间的检查主要围绕三个重点:一是排查有没有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叫继发性高血压),二是看看器官有没有被损伤,三是评估未来得心血管病的风险。

第一类检查重点是排查继发性高血压。比如30岁以下就确诊高血压、血压突然飙升,或者本来控制得好好的血压突然变高,这时候要重点查是不是肾动脉窄了、肾上腺长了瘤(比如嗜铬细胞瘤)这些原因。会做肾动脉超声、肾上腺CT这些影像检查,必要时还要抽血查内分泌指标,比如血浆醛固酮和肾素的比值。

第二类检查聚焦器官损伤评估。要抽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空腹血糖和血脂,这些能反映身体代谢情况和器官的负担。尿常规和尿里的微量白蛋白能看出肾脏有没有受损。心电图能查有没有左心室肥厚(心脏因为长期高血压变大变厚),心脏彩超还能更清楚地看心室壁厚度和心功能。

第三类检查涉及血管健康评估。颈动脉超声能查有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血管内膜的厚度;查视网膜血管能看出小血管有没有硬化。有些患者要戴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看看一天里血压的波动规律和昼夜变化。

刚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先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这是最基础的。每天吃盐别超过5克,大概就是普通茶匙的半勺;每周做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每次30分钟;体重尽量控制在BMI不超过24(计算方式是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腰围男性别超过90厘米,女性别超过85厘米。如果坚持3个月生活方式调整后血压还没达标,就要开始吃药了。

吃药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得考虑有没有并发症,还有药物之间会不会互相影响。比如钙通道阻滞剂适合老年患者(尤其是收缩压高的),ARB类药适合有蛋白尿的患者;如果有糖尿病或高尿酸血症,选药时要避开会加重这些问题的药。一开始通常用小剂量的一种药,根据血压情况慢慢加量,或者联合用两种药。

出院后要长期跟着医生定期复查。每天早晚固定时间测血压,记下来;饮食遵循“三低两高”:低盐、低脂、低糖,多吃高钾、高钙的食物;运动要规律,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复查要查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根据结果调整药量和生活方式。

高血压管理得医生和患者一起努力:先通过规范检查找原因,再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患者要正确看待高血压,不用过分担心药物副作用,关键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治疗方案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最终把血压长期控制好。

责任声明:本文仅为健康科普,内容不构成用药或医疗指南,建议出现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


(健康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