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肥胖主因是过量饮食,非缺乏运动

杜克大学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揭示,肥胖率上升的真正推手并不是人们赖在沙发上不动,而是热量摄入的增加。研究由Trinity文理学院进化人类学系的Pontzer实验室完成,他们关注经济发展、日常能量消耗与国家肥胖水平之间的关联。

过去,许多专家一直认为,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加深,人们的体力活动减少,肥胖才随之蔓延。然而,研究发现,富裕国家的人每天消耗的能量并不比其他国家少,甚至可能更多。近期发表在《PNAS》上的论文指出,真正推动全球肥胖危机的,是饮食结构和热量摄入的改变,而不是懒惰。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试图厘清发达国家肥胖危机的根源,但公共卫生领域始终没能明确饮食和运动哪个更重要。这项跨国合作的大规模研究让我们终于能比较两种假说。结果非常明确——饮食的变化,而非体力活动的减少,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肥胖的主要原因。”Pontzer实验室负责人、进化人类学系教授Herman Pontzer这样强调。

研究团队分析了来自六大洲、34个人群的数千条数据,涵盖18至60岁的成年人。他们测量了这些人的日常能量消耗、体脂比例以及体重指数(BMI),参与者的生活方式跨越了极大的差异——从狩猎采集者、牧民、农民到高度工业化社会的居民都有。为了进一步区分工业化程度,研究者还结合了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的数据,纳入寿命、财富与教育水平等因素。

“虽然我们确实观察到,随着经济发展,经过体型校正的总能量消耗略微下降,但这种差异只能解释随发展而来的体脂增加的一小部分。显然,真正推动体脂上升的是其他因素,比如饮食变化。”本研究的首席调查员、杜克大学博士后校友、现任Elon大学生物学助理教授Amanda McGrosky解释道。

研究者希望这项工作能帮助澄清公共卫生的宣传重点,也为应对肥胖危机提供更准确的方向。他们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推广运动就可以放松,恰恰相反,数据支持一种越来越明确的共识:饮食和运动都必须被重视,而且两者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

“饮食和体力活动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谁可以取代谁。”研究团队在论文中写道。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探索,发达国家饮食中的哪些具体因素,才是肥胖率飙升的关键推手。

本文译自 Duke,由 BALI 编辑发布。


(健康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