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错坚果,反而伤血管?医生提醒:这三类坚果,要少吃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65岁的赵大爷退休后热衷养生,偶然在社区健康讲座上听说“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每天吃能软化血管”。他特意买了大罐盐焗核桃,每天散步时都要抓上两大把,边嚼边和老伙计们聊天。三个月过去,原本期待体检数据变好,结果血脂四项指标全线飘红。

主治医生指着报告单解释:“盐焗、糖霜、油炸这类加工坚果,看似美味却暗藏‘三高’陷阱。额外添加的盐分、糖分和油脂,反而抵消了坚果本身的营养优势。”赵大爷这才恍然大悟,后悔没有提前了解科学的食用方法。

想要吃对坚果,牢记3个原则

1、控制食用量是关键

每天吃坚果的总量以一小把为宜,大约20-30克,相当于带壳的核桃2-3个、花生15-20粒。过量食用会导致热量和脂肪摄入超标,增加肥胖和血脂升高的风险。

2、选择原味坚果更佳

像原味核桃、巴旦木、腰果等,避免选择盐焗、糖渍、奶油味等加工坚果。长期食用对健康不利,每次可以选择多种品类的坚果,更有利于补全营养。

3、食用时间也有讲究

可在早餐时搭配牛奶或粥一起吃,为一天的代谢提供能量;也可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既能缓解饥饿,又能避免正餐时暴饮暴食。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睡前吃太多坚果,以免加重肠胃消化负担,影响睡眠质量。

吃对坚果,身体或有3个好处

1、补充优质营养

坚果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比如维生素E、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比如钙、铁、锌、镁等。

这些营养成分是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保护血管,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延缓细胞衰老,矿物质则参与身体多种代谢过程,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2、保护心血管健康

适量食用坚果,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调节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从而降低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坚果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脂质,对心血管健康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3、增强身体代谢

坚果中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有助于控制食欲,维持正常体重,避免因肥胖引发的代谢紊乱。此外,坚果中的多种营养素协同作用,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对抗疾病的能力。

这3种坚果,吃了反而有损健康

1、霉变的坚果

坚果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变质,像发霉的杏仁、花生等,发霉之后会含有一种毒性很强的致癌物,就是黄曲霉素。这种毒素进入人体后会损害肝脏等器官,长期摄入可能诱发肝癌等恶性疾病,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一旦发现坚果有霉味、苦味或外壳发霉,必须立即扔掉,切勿食用。

2、过度加工的调味坚果

一些经过油炸、裹糖、添加大量盐和香精的坚果,如蜂蜜核桃、盐焗腰果等,虽然口感好,但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油炸会使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破坏,产生有害物质;过多的糖和盐会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香精等添加剂也会加重身体代谢负担,长期吃这类坚果,不仅无法养生,还会损害健康。

3、含天然毒素的未处理坚果

有些坚果本身含有天然毒素,千万不要随便从树上摘了就吃,比如未经处理的苦杏仁、白果(银杏果)等,这些必须经过专业的处理才能消除毒素。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在体内会分解出具有毒性的氢氰酸,过量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白果中的银杏酸和银杏酚也有一定毒性,未经煮熟或过量食用,可能引发呕吐、腹痛甚至神经系统损伤,食用前需经过严格处理并控制量。

坚果是大自然赐予的营养佳品,正确食用能为身体带来诸多益处,但如果不注意吃法,选错种类,反而会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希望大家能记住吃坚果的要点:控制量、选原味、避霉变、防毒素,让坚果真正成为守护健康的好帮手。

校对 庄武


(健康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