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多动”失效了,我们该如何减肥

专家呼吁改变整体系统,应对英国飙升的肥胖率和沉重代价。

曾经,“少吃多动”被视为对抗肥胖的万能箴言。它简单、直接、看似理所当然,但如今专家们警告:这种说法不仅无效,还可能带来深远的伤害。

肥胖远不只是意志薄弱的问题。它是一种复杂、慢性且容易复发的疾病。在英格兰,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肥胖症,10至11岁的儿童中,约五分之一也已体重超标。一个最新报告估算,与超重和肥胖相关的社会成本已高达每年1260亿英镑,包括生活质量下降、过早死亡、失业、非正式照护和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巨大开支。

健康倡议者和营养专家正呼吁政府采取更激进的措施,比如扩大糖税覆盖范围、限制垃圾食品广告、强制超加工食品的配方改革等。这不仅关乎健康,也关乎国家财政命脉。政府顾问Henry Dimbleby直言:“我们创造了一个正在毒害人民、拖垮国家的食物系统。”

如果不采取重大政策转向,到2035年,这一代价将飙升至1500亿英镑。然而,英国目前的策略仍大多把肥胖归结为生活方式问题,强调个体的责任感。这种片面的叙述,模糊了真正的核心。

我们现在知道,肥胖的成因错综复杂。基因、童年经历、文化环境、经济压力、心理健康、精神疾病,甚至工作类型都可能扮演角色。这些因素,不是一个计步器加一碗沙拉就能解决的。

其实,早在2007年,英国政府的“前瞻报告”就已经描绘出导致肥胖率上升的复杂网络,并指出现代社会环境本身正在鼓励体重增加。这种“致胖环境”已经无孔不入——廉价、高热量、低营养的食品随处可见;城市以汽车为中心;空闲时间被屏幕主宰,身体活动正从日常生活中被剔除。

而这些环境对社会的不同阶层产生着不平等的影响。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更容易陷入食物荒漠、交通不便、缺乏绿地等“致胖陷阱”。在这样的背景下,体重上升不再是一种失败,而是人体对异常环境的自然反应。

尽管人们逐渐意识到系统性问题,但目前英国的肥胖防治方案仍倾向于强调个体行为的改变。例如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来“管理体重”。这种方式不仅效果有限,还容易产生一种危险的观念:体重问题是因为懒惰,是缺乏自律的表现。

这种观念滋生出针对肥胖者的羞辱与歧视,尤其在学校和家庭中尤为显著。而数据显示,肥胖在社会弱势群体中更为常见,这种耻感往往加重了原有的不平等。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肥胖防治策略?不是指责和责备,而是以人为本、科学导向、消除耻感的整体方案。首先,肥胖应被明确为一种慢性疾病,就像糖尿病或抑郁症一样,需要长期的、结构化的支持,而非临时节食或健身打卡。

其次,必须正视并消除“体重歧视”。这种歧视不仅广泛存在于职场、校园,甚至出现在医疗体系内部。要培训专业人士减少偏见,使用更包容、非羞辱性的语言,真正从制度上改变照护方式。

再次,提供个性化、综合化的支持极为关键。每个人的文化背景、心理创伤和社会环境不同,治疗方案也应随之调整。这包括共同制定决策、持续跟进,并提供精神健康支持。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要改变环境,而不仅是改变人。让健康选择变得容易,需要系统性的社会改革,比如确保廉价营养食物的可获得性、鼓励日常身体活动、解决深层的不平等结构。

肥胖不是谁吃得多、动得少的简单故事,而是由基因、经历和社会环境共同构成的复杂现实。把它当成“个人失败”,不仅忽视了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更是在伤害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

如果我们真心希望减轻耻感、改善健康,避免1500亿英镑的灾难,那就该彻底结束“少吃多动”的旧时代。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大胆的、富有同理心的系统性变革思维,去理解每一个个体,也理解他们所身处的世界。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BALI 编辑发布。


(健康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