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吃一口就致命!如今却是很多食品的原料,养活了至少10亿人!

信息来源于中科院物理所,中国新闻网,科普中国。

糊涂的村民

“我不懂,这玩意儿不是大家都在吃吗?”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的村民徐某很崩溃。

2019年12月29日的这天,她去野外采集了不少的木薯回来要吃。在这之前她其实不知道村外有野生的木薯,也是其他村民跟她说的。本着有便宜不占等于是损失的原则,她于是也跟着去捡了不少的木薯回家。

可能因为看起来像,她把木薯当山药去加工了,就是削皮泡水后就煮了。结果吃完这餐后不久,家里的3个人很快出现了头痛和呕吐的情况,最严重的家里的孩子,他直接昏迷了,呼吸也变得很微弱。

紧急送医后,2个大人活了下来,而这个孩子却不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木薯而已啊!明明是很常见的食材原料,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疾控中心表示,木薯生吃150克就足以致死,而该事件中,徐某并未将木薯块煮熟,于是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大戟科植物,而这个大戟科一直以来都以毒性闻名,该科目中的大部分植物都含有氰化物,木薯自然也有。氰化物的致死剂量仅为每公斤体重0.5-3.5毫克,而未经处理的木薯块根中氰苷含量高达每公斤400毫克以上!

木薯含有氰苷类化合物和多种生物碱,其中最危险的是一种名叫氰苷亚麻苦苷的物质,人如果吃了生的或者没煮熟的木薯,氰苷亚麻苦苷就会跟人的胃酸接触,水解后形成游离氢氰酸。这种物质被吸收后,会进入血液与细胞,然后跟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造成组织缺氧或细胞内窒息而引起中毒。

最轻的症状也是眩晕呕吐,而严重的就会因呼吸衰竭致死!

驯化剧毒木薯

这么可怕的剧毒植物,人类是怎么发现能吃的?这个点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可以知道的是早在8000~10000年前,人类就开始了对木薯的驯化研究。巴西亚马逊盆地西南边缘的原始居民据悉是最早尝试消除木薯毒性的居民,考古学家在他们的遗址发现了木薯淀粉颗粒。

但他们不是唯一盯上木薯的人,经过各种考古证据显示,我们可以知道不同地区的早期人类为了解决木薯的毒性问题是各出奇招了。南美的印第安人会将木薯反复浸泡18~24小时,然后再磨成水淀粉食用,将毒性物质给泡出去;西非人则是将木薯块给放到水中发酵三天,利用微生物分解毒素;大洋洲瓦鲁阿图人的方式最直接,就是将木薯给充分烤熟。

不是印第安人和西非人死心眼,只是不同地区的烹饪方式各不相同。

总之经过了数千年的筛选和研究,木薯已经成为了其分布地的重要食物,甚至可以说是占据了主食的地位,毕竟木薯光是产量很高这个优势就让难以处理资源的早期人类难以割舍。

后来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了,木薯跟着船只漂洋过海,迅速地征服了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各个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也算是“坐享其成”了,早期人类已经研究清楚怎么安全吃木薯了,于是木薯的缺点被无视,优势被放大,它们逆天的生存能力使其迅速成为了稳定食物来源。

1880年印度南部大饥荒的时期,木薯成为了当地灾民的唯一依靠,因为它们极度耐旱耐瘠,很贫瘠的土壤都能生长,而且亩产可达2吨,一年四季都能收。也许你会觉得19世纪的事情确实很久远,但相同的情况在2010年的委内瑞拉也发生了。

据统计,目前全球近10亿人依赖木薯生存,木薯全球总产量的65%都被直接用于人类当主食食用了。

无处不在

实际上在我们国家从以前到现在都不是很瞧得上木薯。

主要是因为我国土地很肥沃广阔,能取代木薯的作物太多了,所以木薯的存在感向来不强。

有人可能会问即使是遭遇了饥荒也想不到这种作物吗?是这样的,因为19世纪初的时候木薯才进入我国南部沿海的,历史不悠久,知名度也很低,而且木薯还可能中毒,烹饪也是一道麻烦的小门槛。

但现在大家都木薯的认知度都很高了,我想主要是因为奶茶的兴起。我们加在奶茶中的各种小料,比如珍珠、芋圆、布丁、西米、烧仙草等等,这些Q弹的玩意儿都离不开木薯淀粉,它们的口感正是木薯淀粉赋予的。因为木薯淀粉听着就比普通淀粉好,很多美食都会用其代替普通淀粉,说是能提高口感,但我想更多就是一种噱头吧?

而在工业上,木薯也能生产酒精、葡萄糖、塑料纤维、涂料等等,几乎是覆盖了我们生活所需的大部分用品。

其实木薯确实是算比不上我们所知的其他传统作物的:它们的蛋白质含量低;作为高淀粉食物,食用后血糖升高明显;木薯含有的草酸等物质,还可能增加肾结石风险。

产量高且运用广泛,但客观上木薯又不算太健康,所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培育出更好的木薯品种,既能保留高产的特性,又能降低其有害成分的品种。

后记

想不到常见的珍珠奶茶里,那Q弹的黑色珍珠居然曾是这么可怕的剧毒植物。只能说人类的智慧真的是非常夸张,木薯的发现和使用像是是人类与自然博弈胜利后的结果。

如今几乎是全球每8个人中就有一人依靠木薯生存。


(健康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