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对,胖得快还易生病!“全谷物”才是真·营养王者

  2025年全民营养周系列活动《增加全谷物摄入核心信息解读》,方海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宣讲

  央视网消息:哈喽,各位奋斗在健康路上的小伙伴们!今天你吃“对”了吗?眼瞅着“全民营养周”的旗帜高高飘扬,主题“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喊得震天响,咱们是不是也得赶紧跟上节奏,把餐盘里的学问搞搞明白?

  今天,咱就来聊聊一个被很多人忽视,却堪称“营养王者”的狠角色——全谷物!别以为它只是“粗粮”那么简单,吃对了,不仅能帮你轻松控体重,还能把一堆慢性病风险往外推!

  一、灵魂拷问:啥是“全谷物”?跟咱家白米饭有啥不一样?

  “全谷物?不就是糙米、小米那些嘛?”很多小伙伴可能会这么想。没错,但也不全对!简单粗暴地说,全谷物就是指那些保留了谷皮(麸皮)、胚芽和胚乳完整结构的谷物籽粒。想想看,一个完整的谷粒,就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士兵,营养装备齐全!

  谷皮(麸皮):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各种植物化学物。

  胚芽:谷物的精华!含有维生素E、B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抗氧化成分。

  胚乳:主要是淀粉和少量蛋白质。

  那我们平时吃的精制米面呢?为了追求细腻的口感,它们在加工过程中把“装备精良”的谷皮和胚芽都给“卸掉”了,只剩下孤零零的胚乳。结果就是: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大量流失,有的甚至高达60%-80%!营养价值大打折扣,可惜不可惜?

  敲黑板1:就算经过碾磨、破碎、压片等处理,只要完整保留了谷粒原有的麸皮、胚芽和胚乳及其天然营养成分的比例,它就还是光荣的“全谷物”!

  二、吃全谷物,身体到底能收到多少“红包”?

  你可能要问了:“费劲巴拉吃这些‘粗糙’的玩意儿,图啥呀?”图的可太多了!

  体重管理小能手: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让你不再总想伸向零食的手,还能减缓胃排空速度。B族维生素参与能量代谢,简直是减肥路上的神助攻!

  慢性病风险“防火墙”:

  《柳叶刀》研究都发话了:全谷物摄入不足,是导致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第二大膳食风险因素!

  另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研究更给力:足量全谷物,能全面降低疾病风险约30%!包括冠心病、中风、心血管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几乎是全方位守护!

  血糖“稳定器”:相比精制米面,全谷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更低,能减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对糖尿病朋友特别友好。

  三、每天吃多少才算“够意思”?你达标了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谷类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应占1/4到1/3,也就是50-100克。

  然而,现实有点骨感……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居民全谷物摄入量平均每天才20克左右,连推荐量的一半都不到!小伙伴们,赶紧自查一下,你拖后腿了没?

  特别提醒: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人群,在没有饮食禁忌和胃肠不耐受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全谷物摄入。超重肥胖人群,儿童青少年主食的1/3以上,成人甚至可以占到一半以上!

  四、“粗粮”≠“全谷物”!这些坑你可别踩!

  “我天天吃窝窝头、玉米面条,算不算吃全谷物了?”注意!不是所有的粗粮和杂粮都是全谷物!

  判断标准只有一个:是否保留了完整的籽粒结构!

  像我们常吃的稻谷、小麦、玉米,如果加工得当,它们都是全谷物的良好来源。但如果精细加工,比如去除了胚和部分种皮的玉米粉、荞麦粉,那它们就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全谷物了。

  常见全谷物明星:糙米、全麦、燕麦、小米、黑米、红米、黄米、薏米、藜麦、荞麦、青稞、高粱等。

  五、选购和烹饪,美味健康两不误!

  【选购秘籍】

  看外观:全谷物籽粒通常能清晰地看到种皮和胚,颜色比精制白面深。全谷物面包、馒头等,也能看到明显的破碎种皮。

  看配料表:购买预包装食品,选择配料表中**“全麦粉”、“燕麦片”等全谷物成分排在第一位**的。

  看营养成分表:选择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

  警惕“甜蜜陷阱”:有些打着“全谷物”旗号的产品,可能添加了大量脂肪和糖,购买时一定要擦亮眼!

  【烹饪、食用小技巧】

  循序渐进:刚开始可以把1/3的白米换成糙米做成“二米饭”,或者早餐来一碗燕麦片。

  巧搭配:

  早餐:燕麦片。

  午/晚餐:白米+糙米煮饭,或者用全麦粉混合普通面粉做馒头、面条。

  外食/外卖:主动选择藜麦饭、全麦面包等。

  改善口感:

  提前浸泡:煮饭或粥前,将全谷物提前浸泡几小时。

  善用炊具:电饭煲、高压锅能让全谷物更软糯。

  煮烂煮软:特别是胃肠功能较弱的老年人或患者,要注意粗细搭配,适量食用,煮熟煮烂,软化纤维。

  烹饪时注意:避免为了改善口感而加入过多的油、盐、糖!

  科学保存:全谷物保质期相对较短,建议少量多次购买,开袋后尽快吃完,低温冷藏,注意防潮防虫。如果发现有异味或霉变,果断扔掉!

  【特殊人群注意】

  胃肠功能较弱的老年人、胃肠疾病患者或术后人群,食用全谷物时要注意:

  粗细搭配:别一下子全换成全谷物。

  适量食用: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煮熟煮烂:减轻消化负担。

  有些全谷物含有植酸、单宁酸等抗营养因子,过量摄入可能影响蛋白质和矿物质吸收,但只要适量食用,问题不大。

  六、总结一下,健康“全谷”吃起来!

  想增加全谷物摄入,其实就这几步:

  能认准: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全谷物。

  明益处:了解它对健康的好处多多。

  能买对:学会看标签,选对产品。

  会烹饪:掌握让全谷物变美味的技巧。

  准确吃:不多不少,科学搭配。

  小伙伴们,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拥抱全谷物,在“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的路上越走越远,为自己的健康“谷”掌加油!

  参考资料鸣谢:本内容主要参考“2025年全民营养周”系列科普活动《增加全谷物摄入核心信息解读》,由方海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宣讲。

来源:央视网


(健康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