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将体重管理进行到底

本文转自:商丘日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其危害不仅影响人们的外在形象,还会引发多种慢性病及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5月17日至23日是全民营养周,今年的主题是“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以营养和运动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干预是体重管理的核心措施,如何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科学控制体重呢?5月19日,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河南省太极拳协会副会长、商丘市太极拳协会会长孙红亭给出了相关建议。

  设立科学减重计划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高能量、高蛋白的摄入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习惯,如果摄入和消耗不能平衡,就会产生健康问题。

  目前,诊断肥胖最常用的指标是身体质量指数(BMI),该指标是通过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米计算得来。根据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BMI评判标准,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为18.5kg/m2≤BMI<24.0kg/m2,BMI<18.5kg/m2为体重过低,24.0kg/m2≤BMI<28.0kg/m2为超重,BMI≥28.0kg/m2为肥胖。

  “我们进行体重管理的目标不是单纯减重,而是达到健康体重。对于BMI<18.5kg/m2的体重过低人群,要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制订针对性的饮食计划,争取将体重调整至正常范围,并以增肌为主要目标进行抗阻运动。”孙红亭表示。

  注意饮食调整

  说到减重,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管住嘴迈开腿”,可见对于体重管理来说,饮食管理非常重要。

  体重管理的原则是控制总能量的摄入,不食油炸食物、肥肉、含糖饮料等食物,适当减少主食量,优化主食结构。目前,我国居民尤其是年轻人,主粮以精细粮为主,全谷物进食甚少。对此,孙红亭建议,每日用粗杂粮代替1/3的精细粮,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尤其是新鲜蔬菜,水果每天150g,适量即可;充足优质蛋白的摄入,尽量选用脂肪含量低的肉类,如鱼虾、去皮鸡肉、瘦肉等;减重期间尽量选择低脂或脱脂奶;食盐用量每日不超过5g,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3g。尤其是一些儿童、青少年,喜欢吃高油、高热量的汉堡、薯条等食物,在运动量不足的情况下,就会造成肥胖,甚至会导致诸多健康问题。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当前,我国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约为19%,儿童、青少年肥胖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青少年减重应综合把握合理膳食、运动和睡眠。饮食上做到小份多样,每日摄入12种以上食物,要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禽畜鱼蛋奶类和大豆坚果类,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孙红亭说,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应在专业人员的安全评估和指导下,结合自身运动能力循序渐进,可从每天20分钟慢慢增加时长,保证每周3次至4次、每次20分钟至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

  运动不可盲目

  极少运动与过度运动,对体重管理者是不科学的,在饮食与运动的平衡中,应做到营养摄入与运动消耗相互平衡,在运动中应做到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互平衡。

  “运动减重需避免三个误区——过度依赖单一运动、忽视心率区间、运动后补偿性进食。建议配合营养师制订蛋白质补充方案,运动后30分钟内补充20g乳清蛋白效果最佳。”孙红亭说,对于体重超标比较严重的人来说,可以咨询专业的医生、营养师或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定适合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方案,达到更好的减重效果。

  科学减重还要注意心理方面的调整及规律休息,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促进代谢,提高机体抵抗力,更好地控制体重。


(健康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