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福今年63岁,自打退休后,生活最大的乐趣就是研究吃。
他听人说豆制品补钙,养骨头,立马当成了养生秘籍。每天早晨一杯热豆浆,中午一盘清炒豆腐,晚上再来几块五香豆干,三餐不离豆,连夜宵都想着豆腐脑。
一年下来,他自信满满地跑去体检,结果医生一句话把他打懵了:“刘先生,您的骨密度偏低,已经有骨质疏松的趋势了。”
刘志福当场懵了:“我吃了那么多豆腐,不是正好补钙吗?”医生摇头:“豆制品吃得多,可不代表钙就补到了,还可能帮倒忙。”
原来,豆制品虽然营养丰富,但如果吃错了,不仅补不了身体,还可能偷走骨头里的钙。
很多人跟刘志福一样,觉得多吃豆腐就能把骨头养得结结实实,却忽略了其中隐藏的门道。
医生解析:豆制品吃多未必有益!
豆制品中的确含有植物蛋白,可其中也存在较多的植酸。
植酸在人体内会和钙、镁、铁等矿物质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复合物,影响骨骼所需营养的正常利用。
如果本身日常缺乏富含钙的食物,维生素D水平又不足,长期大量单靠豆制品“补身体”,反而容易加重钙质流失,骨骼逐渐变得脆弱。
除了骨质问题,还有些老人因吃豆制品不当,加重肠胃负担。大量蛋白质在肠道内发酵,还容易引发腹胀、排便异常等困扰。
这三类豆制品老人要管住嘴
1.大量油炸豆制品
油豆腐、豆泡、炸腐竹这类经过高温油炸的豆制品,脂肪含量明显升高,容易增加血脂水平。
不仅不利于血管健康,还加重体内氧化负担。对本身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问题的人来说,常吃这类食物无疑是火上添油。
2.高盐加工豆制品
市面上不少豆干制品为了口感,会加入大量盐分和添加剂,长期摄入过量盐分,对肾脏和心脏都是一种压力。
研究显示,长期高盐饮食人群,骨质流失速度也会加快,因为钠的排泄同时会带走钙。
3.甜味豆浆饮品
很多人喜欢超市里的瓶装豆浆,但其中往往添加了不少糖分。大量饮用甜豆浆,不仅容易引发血糖波动,还可能因为高糖高热量而导致体重增加,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
真正健康的豆浆,应当是无糖自制、现磨现喝的。
正确食用豆制品要注意这3点
一、搭配均衡,控制总量
豆制品可以吃,但不能当成唯一的蛋白质来源。
每天一杯豆浆,或者一小块豆腐(约50克左右),基本就够了。饮食中要加入其他蛋白质来源,比如鱼、瘦肉、蛋类等,多样搭配,才能保证营养齐全。
二、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
光靠豆制品远远不够补钙。日常生活中,应增加牛奶、酸奶、芝麻酱、小鱼干、绿叶蔬菜等食物的摄入。
别忘了每天适当晒晒太阳,自然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冬季虽然寒冷,阳光依然是天然的补剂,每天晒20分钟手臂和面部,对骨骼非常有益。
三、选择天然加工少的豆制品
优先选择新鲜、简单加工的豆腐、豆浆。购买时尽量挑选无添加、低盐低糖的产品,避免各类腌制、烟熏、炸制的加工豆制品。家庭自制豆浆时,大豆最好提前浸泡6-8小时,去除一部分植酸成分,煮沸后再食用,既安全又易消化。
最后说一句
豆制品是食养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真正懂得养生的人,懂得顺应身体变化,合理搭配膳食,远比盲目追求某一种“健康食物”更重要。
来源:青岛广播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蓬莱融媒体中心)
【来源:蓬莱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