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紧急辟谣:网传“小米M7”车祸致八人死亡系谣传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发文辟谣:

 

回顾:

2025年11月23日,郑州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名为“繁华如梦”的账号发布消息称“小乔地铁站小米M8拿下8杀,创造单车最高击杀记录”的消息系谣言。该事件发生于2025年5月21日,系因驾驶员操作失误导致4人受伤,并无人员死亡。

该账号持有人显然系移花接木加上虚构内容,对小米汽车进行网络攻击。

下一步预计该账号持有人将被进一步调查,是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是刑事责任,目前尚未定论;需要等待相关机构调查完毕后发布通告,在此之前建议理性讨论。

 

近期的小米汽车始终处于风口浪尖,但凡事都要就事论事,讨论应当理性且客观。围绕小米汽车的话题近期偏负面,主要有关于“字研”的讨论,比如SU7 Ultra定制引擎盖功能争议的案件,以及关于催缴车辆尾款被法院判定双倍赔偿车主定金得到案例。不能否认小米汽车在产品营销和用户服务方面确实有做的不妥的地方,可是作为一家科技企业转型的新势力车企,年轻的车企是难免会犯一些错误的,只有不断试错才能不断沉淀与成长,对于一个现象级畅销的自主品牌而言,或许应当给予适当的包容。

 

可是面对小米汽车品牌和产品,有明显针对性的评论、评测和评价是显而易见的。

其中甚至有一些知名媒体明显带有偏向性的资讯报道,甚至还有“踩一抬一”的现象存在。

就现象本身来看,小米汽车所遭遇的已经不是一次公众主观情绪带来的舆情,而是一场有组织、有策划、有预谋的黑灰色商战。其中的利益链条之源明显指向部分疑似企业,如果任由事态发展的话,一个年轻的品牌可能会在多个黑手的蹂躏之下胎死腹中。

 

客观来说这是对于自主品牌和本土汽车产业发展的损失,需要重视起来了。

同时,小米汽车自身也要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并积极进行调整和优化。

面对存在争议且客观事实清晰的某些问题,应当有大厂风范,将用户利益放在第一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一家规模工业企业,厂家犯错再正常不过,即便是一些国际知名百年车企也有过诸多产品召回的经历,可是这些品牌依然可以是国际畅销汽车品牌。

为何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原理其实很简单,因为用户也明白不会有完美的工业产品,用户只是要企业的态度;诸如车辆催收尾款案例,换一个思路面对该问题,或许品牌方得到的评价会是正面的甚至积极的。

互联网营销思路与传统工业企业、品牌与产品的融合需要适度,汽车用户毕竟都活在真实的世界当中,互联网不过是人们消遣的平台而已,不能被互联网上的一些假想所迷惑。


(汽车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