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智造”!经开区车企靠AI玩转新能源

依托陕汽天行健车联网平台,行驶在道路上的新能源商用车能够流畅地自动避让、拐弯、停靠,无人车能像人一样作出精准决策,车辆远程智能管理成为现实;

吉利汽车西安制造基地内,在“超级大脑”的全流程指挥调度下,通过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设备的精准执行,60秒就能下线一辆汽车。

眼下,经开区龙头车企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加速推动传统制造业迭代升级,推动AI技术在整车制造、车联网服务和智能制造环节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了制造精度与效率。一系列变革不仅重塑了产业生态,更让“智造”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给重卡装上“智慧大脑”

作为全省重卡链主企业,陕汽控股集团锚定自主创新,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升级传统产业,布局新兴领域,在商用车市场一路领先。今年上半年,陕汽控股汽车销量超10万辆,同比增长13.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28%。

走进陕汽天行健车联网体验中心,“陕汽车联网大数据”显示大屏上,覆盖全国34个省(区、市)的车联网数据实时刷新,行驶车辆疲劳驾驶次数、电池电量、驾驶路线等情况一目了然。

陕汽无人驾驶牵引车

“目前,天行健车联网系统可获取车辆1000余项深度数据。通过我们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车联网平台,数据存储节约50%,计算性能提高30%以上。”天行健车联网产品部副部长王召立介绍。为了挖掘市场潜力,保持陕汽核心竞争力,企业重点聚焦大数据开发与深度应用,已经推出30余种产品供客户选择。

目前,这套有着经开基因的技术系统已经随着陕汽的产品遍布全国各地,为物流车队提供全域智慧物流服务,为港口、矿区等封闭园区提供自动驾驶车辆的“云控服务”,为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部门车辆管控与处置提供科学判断……

得益于多年来的向“新”布局,当前,陕汽控股新能源重卡销量约占国内市场的10%,全国每10辆新能源重卡中就有一辆来自陕汽控股。

除了业内领先的重卡,陕汽还积极投身新能源轻卡和专用车市场,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在新能源赛道,我们快速开发契合市场需求的纯电动产品,产品覆盖载货车、自卸车、环卫车等,依靠核心技术创新与可靠产品领先市场。”陕汽商用车新能源销售公司总经理高旋介绍。

2023年6月,陕汽控股推出首款聚焦城市配套物流市场的智云纯电动轻卡。该产品一经上市,带动陕汽新能源轻卡产品销量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陕汽控股对智云新能源产品自主集成热管理等核心技术进行优化,大幅提升新能源轻卡用户体验,同时配备智能辅助驾驶,提升车辆安全性及可操作性,实现智云新能源产品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205.5%,稳居行业前列。

陕汽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是经开区汽车产业换道升级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区内汽车企业积极叩响智能时代的大门,持续推进技术迭代与场景化创新,推动产品向高端化、定制化、集约化迈进,为全省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黑灯工厂”的效率革命

不同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如今,在科技引领下,传统企业正从制造迈向“智造”。

踏入西安吉利汽车制造基地,充满未来感的生产场景令人心潮澎湃。机械臂“翩翩起舞”,无人驾驶AGV小车繁忙穿梭,有条不紊地将零配件运到相应的位置……在这座占地面积广阔、智能化水平顶尖的整车生产基地,一场关于“中国智造”的变革正悄然上演。

吉利汽车西安制造基地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目前占地面积最大、投资最多、产品最高端、工艺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4.0工厂,也是全球首个全架构、全能源、全车系超级智能“黑灯工厂”,同时斩获“国家级零碳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多项殊荣。

基于强大的数字平台和智能化设备,这座超级智能“黑灯工厂”可实现不同设备、机器人间的自主协调运作、灵活响应,自动化率100%。

这一创新的生产模式,不仅将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至全新高度,更推动了汽车制造智能化、数字化的新飞跃,为西安构建完整的数字化生产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于5G+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ERP、MES等信息化系统,以及AGV、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设备的精准执行,吉利工厂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无人化”生产的跨越式转变。

过去十年,吉利完成了从混动起步、到纯电突破、再到多能源并举的战略跃迁。当前,吉利已经完成从“智能化产品”到“智能化体系”的转变,并在2025年率先推出行业首个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AI技术深入应用于产品研发、生产、售后服务等全链路环节,实现了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成为吉利新的“生产力引擎”,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直以来,经开区通过政策扶持、创新服务和精准招商,持续巩固汽车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今年上半年,除了陕汽,西安吉利整车产量也再度实现突破,整车产量突破16万辆,同比增长29.8%。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经开区汽车产业生态持续优化的有力印证。经开区紧扣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通过深化供应链协同、搭建“链主-配套企业”对接平台、实施“一企一策”服务等措施持续强链补链,采埃孚、西安拓普、恒辉瑞泰等10余个“老朋友”扩能项目继续选择落地经开,共同打造了具有韧性与竞争力的整车制造高地。

如今,西安经开区已吸引超40余家汽车配套企业入驻,预计2025年汽车产业产值还将再度实现突破。从陕汽无人驾驶到吉利黑灯工厂,从技术追赶到生态引领,经开区车企正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工具,全面构建多维协同、创新驱动的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转型,为打造中国西部最具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贡献力量。

校对 任盈


(汽车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