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本文转自:亳州晚报

亳芜园区

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在亳芜现代产业园区,机器人手臂托举着炽热的铝水精准浇注,70秒后一个新能源汽车电机壳已然成型;无人驾驶小巴在测试场上自主穿行,方向盘自如转动划过优雅弧线;焊装车间里火花飞溅,流水线上每20分钟就有一台新能源Mini卡完成组装。

    五年前还是一片空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今已在这里拔节生长——13家链上企业串珠成链,从电机壳、车身控制器到智能网联整车,一条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正加速贯通。这场由创新驱动的产业变革,让亳州这座中华药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演着精彩的双城记。

    从零起步,打造产业新地标

    时间回溯到五年前,亳芜园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是一片空白。如今,这里已聚集了13家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形成了从整车制造到核心零部件研发的完整产业链。

    在奇瑞商用车(亳州)有限公司的焊装车间里,火花四溅,机械臂起舞,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新能源Mini卡。

    奇瑞商用车(亳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注册资本3.9亿元,系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与亳州芜湖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成立的集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合资子公司。

    公司依托集团研发、人才等资源支持,致力于打造多元化汽车生态圈,规划建成集新能源Mini卡、动力电池、供应链、物流、校企合作等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据了解,亳芜园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539亩,规划建设冲焊涂总四大工艺生产线、动力中心、污水处理站、车辆发运中心、餐饮中心、管理及展示中心及其他相应公用配套设施等,规划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目前项目焊接车间已于2025年7月批量投产,项目四大工艺预计2026年初全面建成投产。今年1—9月份产值5000万元,预计全年产值约2.5亿元。

    项目规划Mini卡车型拥有年产百万级产品平台,规划建设配套风光伏绿色能源设施,以自动化、模块化为基础,以绿色能源为战略,一次性规划、构建与运营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零碳工厂。全部建成后形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一体化的低碳、零碳生产示范基地、Mini卡全球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建成后具备年产10万套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带动新增就业人员约1500人。

    “我们这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Mini卡全球生产基地。”奇瑞商用车(亳州)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曹巍介绍,公司自正式投产以来,目前已生产4000台新能源Mini卡,赛道聚焦快递行业。

    除了奇瑞落户亳芜园区以外,不久前,无人驾驶小巴也成为园区新能源发展的新亮点。

    日前,在亳芜园区的测试场上,一辆线条流畅、造型时尚的白色小巴正静静地完成它的最后调试。没有司机在驾驶座操控,方向盘却自如地转动,精准地绕过每一个弯道——这是亳州首台纯电动无人驾驶公交“酷哇小巴”的诞生现场。

    “我们给它取名‘酷哇’,就是要带给市民既智能又酷的出行体验。”亳州酷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志强站在测试区,目光紧随车辆。在他身后,工人们正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忙碌,AGV小车穿梭运送物料,机械臂精准装配零件。这个总投资10亿元的生产基地,正成为亳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新引擎。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从无到有,并向新能源整车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等全链条拓展。“十四五”期间,亳芜园区共培育规模工业企业11家,2024年营收达14.7亿元。2.5产业已有迪科数金、怡亚通供应链等知名企业入驻。2024年2.5产业相关企业营收总额突破20亿元,税收贡献总额近亿元。

    核心部件,铸就产业之“心”

    在亳芜园区的安徽昶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又是另一番火热景象。800摄氏度的熔炉内铝水沸腾,机器人手臂精准地将滚烫的铝水倒入模具,70秒后,一个新能源汽车电机壳毛坯件就成型了。

    “电机是电动汽车的‘心脏’,通过水冷却系统可以有效控制电机温度,避免电机过热受损,保证电机的高效运行。”安徽昶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副总史沸涛告诉记者。

    生产水套产品需要熔化炉和全自动压铸机器。“我们将铝锭在熔化炉内熔化后,倒入压铸机旁边的保温炉,里面温度保持在680摄氏度左右,再通过舀料系统,将铝水注入模具中,通过机器压铸成型。”史沸涛说。

    安徽昶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主要从事镁铝合金产品的生产、经营、研发,涉及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模块、模具制造及电子系统的整套加工、开发等。

    “熔炉一旦点火就不能轻易熄灭,这就像我们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决心一样。”史沸涛说,从2022年产值2000万元,到今年预计突破3亿元,企业的快速发展正是园区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

    在安徽明世电子有限公司的千级净化车间里,6条全自动SMT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工人们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生产着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电子部件。

    “我们专注新能源汽车车身域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研发制造,拥有20多名10年以上经验的研发工程师。”公司董事长张世彦表示,企业已与奇瑞、比亚迪、江淮等众多整车厂建立合作关系。

    明世电子在亳州拥有20000平方米现代化智能制造工厂,其中10000平方米千级净化和恒温恒湿车间,6条全自动高速SMT进口流水线,3条氮气波峰焊接流水线,12条自动组装流水线。今年1—9月份实现产值5947万元,全年目标过亿元。

    近年来,园区新兴产业蓄势待发。电子信息产业园积极承接深圳等地产业转移,已形成A、B、C、D四个园区,16家企业签约入驻,产品范围覆盖LED显示屏、智能硬件、新能源电池、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领域。产品涉及智能终端、汽车电子、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领域,培育规上企业11家,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成为园区新兴产业发展的亮点。

    链式发展,构建产业新生态

    在园区管委会的规划图上,一条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清晰呈现:以奇瑞为龙头,昶威智能、明世电子等企业提供核心零部件配套,酷哇科技则在前沿的智能网联领域开拓创新。

    “我们不仅要延链补链,更要强链固链。”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园区共签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项目9个,在建项目4个,投资额均为亿元以上。

    今年8月,奇瑞商用车汽车产业链共创生态大会在园区召开,30余家Mini卡意向合作供应商参加,园区与14家配套企业签订框架协议。这种“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模式正在显现成效。

    回望过去,2021年初,编制园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按照“两步走”战略规划,围绕“三年倍增、五年进位”计划,奋力实现“十四五”期间亳州发展最快、质量最高、机制最活、环境最优、合作最好“五最园区”发展目标。明确了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和2.5产业(生产性服务业)“3+1”主导产业。

    “十四五”期间,亳芜园区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南北合作共建的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从“打基础”到“提能级”的跨越。

    据统计,“十四五”期间,亳芜园区坚持“培育龙头、壮大集群”,企业梯队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四上”企业数量从44家增长到28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27家增加到109家,高新技术企业个数从7家增长到5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从44%提高到60%。

    “十四五”期间,亳芜园区经济总量与质量同步提升。全区经营收入规模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速约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20年的2.5亿元增至6.36亿元,税收从1.78亿元增至5亿元,实现翻番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五年间从31亿元增长到100亿元。

    (记者 刘景侠 通讯员 张永杰 文/图)


(汽车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