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整活:一车搭起“一室一厅”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大床、冰箱、影院、衣帽间样样俱全

新能源车整活:一车搭起“一室一厅”

网友爆改新能源汽车。图源:小红书用户“芽妈要努力”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芬芬

  “这是就餐区,你可以打开折叠小桌板吃饭、喝茶,脚底下就是冰箱;这是休闲区,超大屏能感受影院级观影体验;这是休息区,只要放倒驾驶座椅,就能变成全景大床房;这是储存区,露营、骑行的装备都可以放在里面;这是衣帽间,衣服挂在杆上,随时能根据不同场合换衣……”

  听着销售人员的介绍,正想为家庭选购一台新能源汽车的王女士有些恍惚:“我明明来买车,却好像看了一套‘样板房’!”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家用轿车的功能正被极致拓展,从出行工具变身为融合餐饮、休憩、娱乐的“移动生活空间”。当“家”的概念被置于车轮之上,你愿意为此买单吗?

  车轮上的“一室一厅”

  在王女士的指点下,记者打开了这款新能源汽车的官方介绍页面。

  车企打出的口号是“满足全场景的移动生活空间”,在此定义之下,汽车不仅仅是代步工具:它是移动衣帽间,第三排座舱预留衣帽架接口,车主只需拉上晾衣绳或装上挂衣杆,车内瞬间变为更衣室;它是户外社交场,宽绰的后备厢容纳各类运动装备,内置冰箱时刻为饮品保冷保鲜;它是移动办公室,二排“天空屏”支持电脑、手机等设备投屏,配合专属小桌板,后排无缝切换为办公区域;它是亲子互动间,通过“天空屏”连接游戏设备,打造清晰流畅的车载娱乐系统;它是精致美妆间,配有专业美妆镜,还原自然光线。

  记者注意到,车企极致开发汽车内部空间已成行业趋势。以另一款热门SUV为例,车企将其定位为“全家人的大套房”,强调“每排皆享大空间”。据官方描述,放倒车内座椅即可变为“宽敞的一室一厅”,配合可调色氛围灯,营造出居家般的松弛格调。

  事实上,“房子”的各种功能分区,差不多都在新能源车上凑齐了。2024年4月首秀的某款MPV车型,为体现宽敞的座舱空间和多功能性,直接将“车内火锅”作为宣传亮点:前排座椅可180°旋转至与后排相对,中间支起可拓展桌板,上面摆着火锅和食材,围出一方热气腾腾的用餐空间。  

  另有车企推出尾门餐厨系统,配备一台可提供常温、温水、开水三档的饮水机,再配上桌板,就组成了简易厨房操作台。车企宣称,这样既能做饭,又能泡方便面、冲咖啡、洗水果。去年9月上市的某款新能源汽车,则在新车发布会上推出了电竞定制版。电竞椅、键盘桌、17英寸显示屏、立体声音响,俨然将酒店级电竞房“搬”进了车内。

  真实需求还是场景硬造

  车企如此花式“整活”,消费者是否愿意买单?   

  在社交平台上,诸如“爆改车内空间,拥有可移动户外小家”“如何把小车变成小家”“承载衣食住行的移动安乐窝”等主题帖子持续走红。不难看出,越来越多年轻车主正积极拥抱这种“车轮上的生活”。有人感叹:“以前只有房车才能实现的体验,如今普通家用车也能做到——真是年纪轻轻,就‘有房有车’。”

  一些热衷动手的博主还提供了更为贴心的改造建议。基础版只需一床被子、几片遮光板,便能打造出简易休息区;进阶版则推荐放倒座椅后铺设专用充气床垫,再加装磁吸隐私帘,兼顾舒适与私密性;而追求精致体验的玩家,会进一步引入定制小桌板、天鹅绒床品、氛围夜灯与心仪玩偶抱枕,将车内空间彻底打造成一个温馨的私人角落。  

  有网友也分享在南京的“车居”体验:“紫金山‘大床车’,一晚只要6块,你敢信?”也有人写道:“周末去南京出差,直接在玄武湖边住了一夜。”

  不过,质疑之声也随之而来:这些五花八门的功能,究竟是真实需求,还是硬造场景?正如前述王女士所疑惑的:“很难想象在车上吃火锅,难道不怕留下一身味道吗?”此外,车载衣帽间、移动电竞等功能的实际使用频率极低,不少消费者却为这些“小众场景”负担额外成本。

  把空间变成“新战场”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再创历史新高。然而,在行业繁荣的背后,是日趋白热化的竞争格局。市场加速洗牌,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意味着生存下来的品牌必须在这场“内卷”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在此背景下,当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短期内难以实现颠覆性突破时,车企的竞争焦点便自然而然地转向了空间的极致利用与细分市场的精准挖掘。  

  值得一提的是,车企大力打造多元化应用场景,除了试图拉动整车销量,也催生了一个围绕“车居生活”的周边生态。记者进入某知名车企的官方商城发现,与“移动的家”相配套的周边产品琳琅满目,包括小圆桌、车载灯、车载吸尘器、收纳百宝箱、多功能车载冰箱杯架、车载香氛瓶等,车企也借此开辟出另一条营收通道。

  新能源汽车的这场“空间创新”,终究需要在用户真实需求的土壤中扎根。“汽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也将由每一位用户根据自身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共同作答。


(汽车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