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创新先手棋接稳新旧大市场

安徽中恒电喷系统有限公司。记者 王庆 摄

“大家看到的这些汽车燃油泵都是由我们公司研发、生产的,我们的产品覆盖美系、日系、韩系等1500个汽车类型。”近日,在位于泗县经济开发区的安徽中恒电喷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中恒”),生产助理木志水指着展厅里琳琅满目的燃油泵系列产品自豪地说。

机械臂有节奏地左右挥舞,将精密的金属部件严丝合缝地组装起来;自动引导运输车沿着既定路线无声穿梭,精准配送物料;控制室里的大屏幕上,实时数据流不停跳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尽在掌握之中……跟随木志水的脚步,记者走进安徽中恒生产车间,这里不同于传统印象中“人海战术”的工厂,而是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智能体”。

而这片智能化图景的背后,是一场关于生存与远见的创新突围。

“1个机器臂的工作量可以代替5个人,光这些设备我们就投入了近6亿元。”木志水介绍,创新是企业深植于血液的基因,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公司提前10年布局智能化生产,注入创新活力。

安徽中恒的核心产品——燃油泵,是传统燃油车的“心脏”部件。目前,产品主要出口国外市场,外贸出口占比90%。公司长期与世界500强企业开展合作,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优质产品。安徽中恒落户泗县以来,产值连年增加:2022年产值1.7亿元,2023年达到3.8亿元,2024年更是突破5亿元,2025年销售额预计同比增长30%。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狂飙突进的今天,一家专注于燃油系统的企业为何还能实现快速发展?答案在于其“双轨并行”的创新战略。

一边,是深耕传统领域的“极致创新”。通过科技项目开发及专利技术转化实施,安徽中恒目前已成为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制造商和服务商,跻身全球行业第二梯队。

该公司工人在生产订单产品。记者 马峰 摄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燃油泵的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加。预计未来几年,市场上的燃油车将进入维修保养的高峰期,这将是燃油泵市场持续增长的‘黄金赛道’。”木志水说,燃油泵行业发展的趋势是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品牌化发展和资源整合,未来将是汽车售后市场燃油泵行业发展的繁荣期。因此,公司持续投入研发,通过“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模式,在售后市场建立了强大的壁垒。

另一边,是面向新能源的“前瞻创新”。公司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瞄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大市场,不断探索、精耕细作,产品覆盖美系、欧系、日系等汽车类型。

“我们拥有省级研发中心,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研发资金,研发新一代电子泵。不是为了替代过去,而是为了赢得未来。”木志水坦言,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配套市场,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电驱冷却系统的电子油泵和电子水泵。这种“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种着田里”的创新思路,让安徽中恒避免转型的恐慌,实现平稳的战略过渡。

5000余种产品型号,90%自制产品,99.95%良品率,19天快速交付,200名技术人员组成开发团队……这些都是安徽中恒技术优势的体现。

创新的核心,最终是人才。

在安徽中恒,一项名为“青蓝计划”的人才孵化计划正在悄然进行。一批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带领下,深入各个车间轮岗实习。

“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技能,更要让他们理解产业,未来能够成为管理岗位和研发创新的中坚力量。”木志水介绍,这种“人才先行”的创新布局,为企业冲击更高产值目标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更为宏大的创新,在于产业生态的构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安徽中恒计划将核心零部件生产部门孵化成独立的中小企业,在本地形成产业集群。

“这样不仅能控制成本、保障供应链,更能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共同成长、提升竞争力,激活产业经济的一池春水,带动更多企业到泗县办厂。”木志水说,入驻泗县三年多时间,四五家上游企业因安徽中恒而落户泗县。

从车间里的机械臂到研发中心的检测仪,从深耕外贸到开拓内需,从传统燃油到新能源赛道,安徽中恒电喷系统有限公司的创新之路,是一条务实与远见并存的“双轨线”。真正的创新,不在于追逐每一个风口,而在于基于自身优势,以持续的投入和开放的生态,构筑起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

“我们一直在为‘成为汽配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标杆企业’而努力。”谈及未来规划,木志水说,公司抢抓全省推动皖北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快突破的历史机遇,积极和奇瑞、江淮等整车生产企业洽谈合作,融入全省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同时进一步抢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辐射带动泗县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 陈成光 韩蕊

【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


(汽车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