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湄洲日报
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从每日数万网约车订单中精准捕捉异常数据,智能系统实时报警锁定目标——
“数据捕手”缉查“黑车”
![]() |
▲执法车顶“车载智慧眼”360度扫描沿途车辆牌照并实时与数据库比对。 |
![]() |
▲一辆非法营运车辆在文甲码头被“数据捕手”查获。 |
![]() |
▲一辆非法营运车辆在石南轮渡码头被“数据捕手”查获。 |
![]() |
▲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监测与指挥中心,“数据捕手”调动执法力量现场核查。 |
9月7日,周日早晨的阳光洒在莆田火车站熙熙攘攘的出站口。拖着行李箱的旅客鱼贯而出,人声鼎沸中,有人在人群中不时低声询问:“需要用车吗?”
9时25分,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监测与指挥中心内,网约车监管系统弹出预警提示,屏幕上莆田火车站区域的电子地图标注出多个异常车辆标识。值班员林清雄立即通知秀屿区交通综合执法大队赶赴现场核查。记者全程随同采访。
此时,在火车站出口处,一名白衣女司机正热情地迎向一名刚出站的女子。2人谈好价钱,女司机接过行李,引导该女子走向附近的民营停车场。女司机将行李放入一辆白色比亚迪后备箱,2人正准备上车,2辆执法车抵近形成合围。秀屿区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林智毅、执法员林金星下车示意:“请出示相关证件,配合检查。”
女司机神色略显慌张:“我是第一次这么做,不知道这是违法。”林智毅随即出示执法终端屏幕,显示该车近三个月内有6次异常运营记录。女司机查看后沉默片刻,最终配合检查。
不远处,另一辆白色比亚迪轿车的司机目睹此场景后,试图驾车离开。秀屿区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林庆洪带队上前拦截,执法车顶的“智慧眼”摄像头同步完成车辆识别——该车已被列入重点关注名单。
“我是在这里等亲戚。”该车男司机摇下车窗,强作镇定。林庆洪当即通过移动终端调取数据:“系统显示,你在此多次接单营运,他们都是你的亲戚?”在证据面前,这名男司机无奈地接受处理。
现场,该支队水陆运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苏剑冰向记者介绍该智能监管系统:“全市网约车日均订单量7万至8万单,高峰期超12万单。以往我们需投入大量人力现场排查,如今通过数据比对,能更精准地发现异常营运行为。”
在该支队监测与指挥中心,电子屏实时滚动全市网约车运营数据,数字监管模块持续比对平台回流数据与运政信息,自动标记异常订单。其间,系统提示:“闽BD09XXX车辆驾驶员资质存疑,请核查。”值班员立即将该信息推送至路面执法小组。
“系统可通过分析历史数据,识别重点车辆的营运规律,也能对非法营运高发的时段、区域进行预判。”苏剑冰补充道。
记者在执法车上体验“车载智慧眼”功能时,车顶360度全景摄像头扫描沿途车辆牌照并实时比对数据库,当车辆行驶至火车站周边道路时,系统提示:“右侧车道闽BDC22XX车辆为重点关注车辆。”执法队员随即示意该车靠边检查。
“被查处的违规车辆信息会实时更新至系统,形成管理闭环。”苏剑冰介绍,目前系统对接21个网约车平台信息以及每日有开展营运活动的驾驶员、车辆以及订单信息,实现每日的动态监管。今年以来,我市网约车订单合规率保持在96%以上,比全国其他地级市城市网约车平台合规率高20个百分点,在全国251个地级市考评中位列前十、全省第一。我市的做法被省交通运输厅作为工作亮点在全省通报表扬。
当天查处的3辆非法营运车辆均由系统预警发现。执法员吴朝逸感慨地说:“过去排查非法营运如同‘大海捞针’,现在借助科技手段,执法效率显著提升。”
夕阳西下,莆田火车站依旧人流如织。智能监控系统依然在默默运转,无数数据流在云端交汇碰撞,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出行安全。科技与执法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交通治理的新格局。
全媒体记者 刘永福
通讯员 崔美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