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奔驰在国内加速收缩授权门店,大量车主收到4S店终止授权通知。涉及门店包括北京鹏龙瑞星、北京鹏龙海依捷、北京运通兴驰、浙江宝利德等,授权终止时间集中在六七月份。部分门店已停止营业,部分正在转型,如北京鹏龙大厦原奔驰门店改为鸿蒙智行。这一变动给车主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售后权益问题。部分门店为车主提供了权益解决方案,如北京鹏龙海依捷表示,车主未使用的保养套餐等权益可在集团其他授权店继续使用。但经销商自营套餐需与原经销商协商解决,部分车主可能面临权益无法自动转移的困境。
奔驰关店潮背后的行业变局,中国高端车市迎来“新王炸”。传统豪车门店招牌摘下,鸿蒙智行展厅排起长队——这场新旧势力的更替,正以周销量榜单为判决书,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
奔驰“断臂求生”:13年渠道狂飙的代价
2025年5月,奔驰启动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激进的渠道收缩:超100家经销商被砍,北京鹏龙瑞星、浙江宝利德等集团旗下门店密集退网,仅6月底一周便有9家4S店关停1710。这场“大地震”背后,是奔驰过度扩张的恶果:
(1)门店效率暴跌:2012年经销商不足50家,2024年飙升至超700家,但单店日均销量从2013年的6辆骤降至2025年的2.4辆,部分经销商卖车亏损达单台2万元;
(2)电动化困局:EQE纯电车型上市半年月销不足千辆,被讽“电动杂牌”;2024年销量下滑7%,2025年一季度再跌10%。奔驰的裁员与关店,实则为盲目扩张买单的无奈之举。
鸿蒙智行“杀疯”高端市场:40万级国产车的逆袭密码
当传统豪车深陷泥潭时,鸿蒙智行正以“周销万台”的速度改写规则。一是销量碾压:2025年第30周销量1.24万辆登顶新势力榜首,问界M8单周5570辆(均价超40万),M9周销2140辆稳居全尺寸SUV前三;二为技术护城河:华为ADS智驾累计里程12亿公里,鸿蒙座舱实现手机-车机-办公无缝切换,全年OTA升级81次;三在渠道效率革命:全国用户中心破600家,“星夜服务”支持夜间维保,彻底颠覆4S店“朝九晚五”的传统模式。问界M8/M9的热销证明,中国消费者愿为智能化、高价值国产车买单,而非为品牌溢价妥协。
行业剧变:传统豪车的“中年危机”与国产力量的崛起逻辑
奔驰的困境绝非个例,而是传统豪车集体转型滞后的缩影。同为豪华品牌的保时捷,利润暴跌91%;2025年二季度营业利润仅1.54亿欧元,中国市场销量下滑28%,电动车型占比不足40%;此外,渠道模式崩塌,重资产的4S店日均卖车不足3辆。而林肯、一汽-大众等已转向轻量化渠道,下沉市场成新战场。反观鸿蒙智行,其成功源于三重颠覆:
(1)产品逻辑:以M8的3105mm轴距+鸿蒙生态,直击家庭用户的空间与智能刚需;
(2)用户运营:五一假期大定订单2.2万台,通过“关爱提车计划”等政策强化信任;
(3)成本控制:华为技术赋能降低研发试错成本,避免奔驰式“百亿欧元打水漂”。
终极对决:中国汽车产业的高端化拐点已至
这场变革的本质,是汽车价值定义的彻底重构。BBA的“奢侈品滤镜”失效,消费者不再为车标买单,奔驰二手车残值率跌至42%,保时捷遭本土电动品牌围攻。国产技术定义新豪华,问界M9以50万级价格月销破万,逼退宝马X5、奔驰GLC降价求生。当奔驰依赖中国研发反攻全球市场时,鸿蒙智行已凭技术输出构建生态壁垒。
电动EV:关店与开店之间,一场关于“生存资格”的竞赛已鸣枪奔驰的收缩是旧时代的终章,而鸿蒙智行的扩张是新时代的注脚——当智能座舱替代真皮座椅、OTA升级碾压传统4S服务,中国汽车产业终于撕掉“性价比”标签,在高端市场竖起旗帜。未来的豪车战场,没有百年品牌的免死金牌,只有技术、效率与用户忠诚度的真刀真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