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克至境 L7 以 16.99 万的限时售价交出盲订超 2 万单的成绩时,中国车市看到了传统合资品牌的 “绝地反击”。在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自主品牌主导智能化赛道的 2025 年,这款车的走红绝非偶然 —— 它以定价破局撕开市场缺口,用产业链革新重构竞争优势,为深陷份额下滑困境的合资车企(2025 年主流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已从 2020 年的 60% 骤降至 24.7%)提供了突围范本。
精准击穿用户心理阈值
别克的定价策略精准踩中了中国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市场最初对这款中大型轿车的预期价在 20 万 - 25 万区间,而其 17.39 万的起售价叠加 “1000 抵 5000” 优惠后,实际入门价仅 16.99 万,直接下探至主流家用车市场腹地。这一定价形成三重竞争优势:
其一,同级性价比碾压。对比直接竞品比亚迪汉 EV,其入门智驾版售价 17.98 万,比至境 L7 贵近万元,而别克还搭载了 5 米超长车身与 70 万级副驾零重力座椅。即便是定位相似的广汽传祺向往 S7,其 16.98 万的起售价与别克持平,但缺失激光雷达等核心配置。这种 “降维打击” 让消费者获得越级体验。
其二,打破合资品牌溢价迷思。在自主品牌 “技术平权” 冲击下,合资车的品牌光环早已褪色。别克主动放下身段,用接近自主品牌的价格提供合资制造品质,恰好契合了用户 “既要性价比又求可靠性” 的心理。
其三,锚定最具潜力的价格带。20 万级市场聚集了尚界 H5(15.98 万 - 19.98 万)、深蓝 S07 等重兵,别克以 16.99 万的定价卡在价格敏感区,既避开高端市场的激烈厮杀,又凭借配置优势与低端车型拉开差距。
合资车的 “本土化觉醒”
如果说定价是敲门砖,那么产业链的本土化重构才是至境 L7 爆单的核心密码。长期以来,合资车企受制于全球供应链体系,在智能化与成本控制上步履维艰,而别克此次彻底打破了这一桎梏。
智驾领域的 “借力打力” 最为关键。其搭载的 Momenta R6 飞轮大模型,是国内首个量产的强化学习智驾系统,能通过模拟环境自主进化,极端场景处理能力远超传统方案。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采用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技术路线,可快速适配中国复杂路况,解决了外资智驾方案 “水土不服” 的痛点。配合激光雷达的标配,别克直接迈入高阶智驾阵营,与新势力站在同一起跑线。
车机系统的本土化同样亮眼。国内首发的高通骁龙 8775 芯片,不仅拥有 72TOPS 算力,更通过舱驾融合架构降低 20% 成本。这种 “全球技术底座 + 本土适配” 的模式,既保证了性能,又契合中国用户对车机流畅度的高要求 —— 要知道,骁龙平台已支撑国内超 210 款车型的智能化升级,用户接受度极高。
动力系统的选型则体现了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增程驱动兼顾纯电续航(302 公里)与无里程焦虑,完美匹配家庭用户需求。这种 “用户导向” 的配置逻辑,与部分合资品牌 “技术移植” 的僵化思维形成鲜明对比。
至境 L7 的成功,本质是别克完成了从 “以市场换技术” 到 “以生态谋生存” 的转型。这一突破并非个例:大众入股小鹏、丰田国产化建厂,都印证了合资品牌 “绑定中国产业链” 的必然趋势。
实际上,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双重变革下,中国车市的竞争早已不是单一维度的比拼。别克至境 L7 的爆单证明,传统合资品牌并非没有机会 —— 只要找准用户痛点、拥抱本土生态,就能重回市场核心区,在行业变局中实现 “绝地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