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公里的路程,跑4个小时和跑6个小时,哪个更省油?

虽然有的人口头上对油耗不在意,但心里总是或多或少会关注自己爱车的油耗情况,只是关注的程度不一样。有的人每次开车都会细算下油耗,有的人是跑高速会算下,其他情况不怎么关注,但如果油耗低些肯定更高兴。而对于油耗的认识,有些车主存在误解,认为虽然油耗和车速有关,但主要取决于车子行驶的时间也就是发动机工作时间。

因此这里就存在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500公里的路程,4个小时跑完和6个小时跑完,哪个更省油?有的人认为肯定跑4个小时更省,6个小时肯定费油得多,毕竟多开了两个小时,肯定消耗了不少汽油。其实并非如此,和多数人认为的相反,跑6个小时虽然时间更长,但燃油消耗更少,也就是更省油。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油耗的计算并不是按单位时间消耗的汽油计算,而是按一百公里里程所消耗的汽油量。车速快慢对油耗的影响也很大,太快或太慢都会导致油耗增加,而是需要一个合理的车速,也就是“经济时速”。对于“经济时速”,不同的车显然不尽相同,但对多数家用车来说,一般都是90千米每小时。因此,如果行驶时能将车速控制在90千米每小时迅速行驶,油耗就会非常低。

当车子在90千米每小时这个“经济时速”下行驶时,此时发动机有着最高的热效率,基本不存在燃油的浪费,都充分燃油了。如果逐渐提高车速,车子受到的风阻就会迅速增加,克服阻力就要消耗更多的燃油,油耗也会显著升高。而在90千米每小车速下匀速行驶,车子就可以更好地平衡风阻、车轮滚动的阻力,加上较高的发动机热效率,油耗自然会降低。

所以,花4个小时跑500公里,车速相当于125千米每小时,比多数家用车的“经济时速”快得多,油耗会大幅提高。而6个小时跑500公里,车速是83千米每小时,接近90的“经济时速”,油耗自然更低。说到这,可能有的人还是想不通,为啥多开了两小时油耗反而更低?其实不难理解,比如下雨,整整下了4个小时的暴雨和下了6个小时的小雨,总共下雨将肯定前者更多。6个小时跑500公里,行驶过程中油量是缓慢消耗的,而4个小时跑同样的距离,油量在持续大量输出,自然消耗的总油量更多。

当然,除了车速太快会增加油耗,太慢也是一样的。车速低于经济时速,发动机热效率比较低,可能汽油刚从喷油嘴出来就被直接排到大气中白白浪费了。不仅如此,车速慢的话虽然风阻更小,但发动机需要更努力低克服自身的机械阻力,加上轮胎的滚动阻力,油耗同样不低。同样举个例子,平时我们骑自行车,骑太慢的话其实更累,再快一些反而更轻松。

最后要强调的是,要想尽可能降低油耗,匀速行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能保持120的车速匀速行驶,就算超出“经济时速”很多,油耗也不会高太多。但如果车速变来变去,一会80一会130反复加减速,那同样的路程就算平均车速接近90千米每小时,但最终油耗不一定比保持120匀速行驶低。

校对 庄武


(汽车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