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力争“新能源汽车第一城”,这两家本地公司实力“助攻”

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国内一众主要城市纷纷加速布局,竞争方兴未艾。

9月22日下午,长城战略咨询连续第二年在宁波发布《2025新能源汽车城市综合发展指数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其中,宁波2025年新能源汽车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总得分为77.1分,位居全国第7位,比上年提升1位。

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并非简单的产量比拼,而是各城市在相关产业链布局、创新活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较量。

作为宁波传统优势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也是当地重点打造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宁波汽车制造业迅速发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9.5万辆。截至目前,宁波已建设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浙江)1个、汽车领域CCC指定实验室2个,前湾新区长三角汽车科创基地项目已启动,汽车及零部件相关企业通过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总数排名全省第一。

《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明确指出,“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提升至70万辆以上,占全市汽车产量比重50%以上,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城市能级、综合性的发展指数评估报告,《报告》展示了25座城市在过去一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版图中的“生态位”变化情况。

从分指数来看,宁波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排名第4位,比上年提升3位。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倍增是分指数跃升的主因,2024年宁波新能源汽车产量39.8万辆,同比增长109%;

消费指数排名第14位,比上年提升2位。新能源汽车净增保有量快速扩容是分指数进位的主因,2024年宁波新能源汽车净增保有量18.2万辆,同比增长92.8%;

基建指数排名第5位,比上年提升1位。充电便捷度继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其中,车桩比1.3,位居25城首位;

潜力指数排名第10位,比上年提升1位。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资本运作活跃是分指数进位的主因,2024年宁波新能源汽车相关上市公司筹融资额超过12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

日前,国家认监委公布全国首批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名单,全国共50个项目,宁波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试点入选,成为长三角地区唯一入选城市。

根据规划,宁波将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实施“企业强基-链条强韧-县域强联”三维融合,覆盖慈溪市、前湾新区、鄞州区、高新区四地,重点推进质量认证强企培育、质量认证强链攻坚、质量认证强县攀高三大工程。

42家本地公司“大有可为”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收盘,A股新能源汽车概念一共有971家上市公司。按照地级市划分,涉及全国170余个地区。

其中,宁波有42家,位居第三,仅次于深圳、苏州之后。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今年以来,天普股份(605255.SH)、横河精密(300539.SZ)、宁波华翔(002048.SZ)、中大力德(002896.SZ)、均胜电子(600699.SH)、震裕科技(300953.SZ)6家上市公司股价已经成功实现翻倍。

其中,震裕科技主营业务是精密级进冲压模具及下游精密结构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精密级进冲压模具做到极致,2013年开始往模具冲压下游两个场景延伸,电机铁芯和结构件冲压业务经历了新能源车产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卷过了最卷的赛道,到目前都取得了成功。

2023年,震裕科技用公司精密级进冲压模具积累的超精密制造体系和新能源车行业低成本产业化的生产经验,切入机器人精密零部件及组件打造公司业务第四极。

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公司利用精密结构件在新能源车行业产业化的技术和经验,建设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等产品全自动生产装配线,通过产业自动化提升组件产品的竞争力;自建丝杆综合测试实验室已投入使用,可自主完成对丝杆导程精度、传动效率、万次寿命跑合等关键参数的检测及验证;目前正在建设一条集加工、在线检测、装配于一体的全自动行星滚柱丝杆生产线。

值得关注的还有旭升集团(603305.SH)。作为国内汽车精密铝合金零部件龙头企业之一,公司以“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储能结构件+机器人轻量化件”三驾马车构建业务矩阵,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领域。

凭借扎实的技术积累,旭升集团早在2013年便已成为北美某知名车企的一级供应商。这份深度绑定关系,助力企业在2017年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

鉴于北美市场的巨大体量与战略地位,旭升集团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以强化本地供应链,深化市场布局。2023年3月,旭升集团启动了一项为期700天的海外建厂计划。

墨西哥当地时间2025年9月20日下午,公司位于墨西哥萨尔蒂约的生产线缓缓启动,设备运转声轰鸣作响,标志着该工厂正式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


(汽车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