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不专业人士透露,从开年截止到8月底,各大车企公布的订单量居然突破5000万辆大关,但是2024年全年的销量仅为2756.3万辆,不由得让人怀疑起现在汽车市场的销量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小订的意思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就是一个意向金,是随时可以退货的,甚至9.9元就能实现一个小订的订单,但是厂家借此造势,毕竟订单越多,能忽悠的消费者也就越多。
但是5000万订单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根据阿维塔前CMO李鹏程发朋友圈说的:中国乘用车订单已经达到5000万台,其中80%的订单在新车发布后72小时内被“刷”出去。
然而这个订单量随着各家车企的公布随后积累出来的,但是部分车企是相当离谱," 小订过万 "、" 大订破十万 "这种怎么看都有点离谱。
所以说前不久我们发了一篇关于高山7的订单量,一个小时仅有3756辆的订单,有点太过于低调了,让高管随随便便定几辆都不至于是这个数,所以在满是污垢的世界里看到一束光反而有些不正常。
现在也要说些反面案例,就比如说新款问界 M7 与小米 YU7。新款问界 M7 预售时宣称 6 小时小订突破 13 万辆,小米 YU7 则在上市 18 小时内锁单 24 万辆,这类数据远超常规消费节奏,被业内质疑脱离实际购买力。
不过,目前问界M7和小米YU7的交付量确实很高,但是不排除造假的可能,并且现在看某二手平台几乎都是转让订单的帖子。
订单量造假从行业层面看,订单数据造假不仅扰乱市场信息真实性,而且还让很多消费者信以为真,未来,若能建立订单数据第三方监管机制,或可减少此类争议,加大订单量的真实性。
但是退一步说,这样造假是没有法律成本的,毕竟只是小订,具体数据只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管是对手还是消费者,都无从核实真伪,哪怕最后没转化多少销量,也能用一句“大家都退单了”糊弄过去,牛皮吹再大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