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破局·共生”商用车智能驾驶规模化落地闭门研讨会在上海圆满落幕。
随着物流需求持续增长,2025年上半年已达171.3万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同期GDP增速。其中,工业品物流占比85%,居民消费相关物流同比增长6.1%,显示产业与消费双轮驱动下的强劲需求。在运力紧张、人力偏老、成本上涨的背景下,商用车智能驾驶正从“增值选项”快速演变为行业“生存必需”,而双碳目标、安全准入及智能驾驶政策的落实,也为技术应用提供了加速窗口。
为此,盖世汽车主办的“破局·共生:商用车智能驾驶规模化落地闭门研讨会”,汇聚主机厂、芯片与计算平台企业、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商以及商用车智驾实践企业,共同探讨市场趋势、降本升级路径、安全边界与用户体验平衡、规模化落地策略等关键议题。以场景驱动为导向,以数据支撑为基础,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本次研讨会特别感谢地平线、嬴彻科技、天准星智、深向科技及上海交通大学等生态合作伙伴的支持。
欢迎致辞
当前,商用车智能驾驶正处于从技术验证向规模化落地的关键阶段。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驾驶商用车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元,但在成本控制、安全保障及用户体验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尤其在干线物流、港口、矿区等特定场景中,L4级智能驾驶技术的渗透率仍不足5%。
盖世汽车合伙人、常务副总裁顾晓颖指出,实现从“技术可行”向“商业可行”的转变,已成为行业亟需攻克的核心课题。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革,才能推动商用车产业迈向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的新时代。盖世汽车将持续关注商用车智能驾驶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生态协同,为行业提供前沿资讯与解决方案,助力商用车智能化加速落地。
顾晓颖丨盖世汽车合伙人、常务副总裁
地平线:打造全球领先的全场景辅助驾驶计算平台
地平线生态解决方案高级总监冯常伟表示,地平线致力于开发高用户接受度的智能驾驶产品,赋能智能汽车和机器人,推动安全与美好生活的实现。地平线凭借征程系列芯片,持续领跑智能辅助驾驶计算方案市场,2024年全阶辅助驾驶市场份额达33.97%,L2级前视方案达43.58%,连续三年保持增长。
冯常伟指出,商用车正在经历从L2到L4的技术演进,其商业应用主要聚焦干线物流、港口、矿山和城市环卫四大场景。为此,地平线推出征程® 6系列产品,征程®6M为普惠城区性价比方案最优解,而征程® 6P芯片专为新一代全场景智能驾驶设计,被誉为“智驾最强六代机”。凭借高算力和安全特性,征程® 6P配备4核BPU® Nash和18核ARM® Cortex® A78AE,算力高达560 TOPS®、410K DMIPS,并集成全功能MCU,满足ASIL-D安全等级,为全场景智能驾驶提供有力支持。他表示,地平线将持续赋能智能汽车和机器人产业,加速智能驾驶技术落地,推动行业向更安全、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
冯常伟丨地平线生态解决方案高级总监
干线物流智驾的量产商业实践
嬴彻科技项目总监于洋表示,公司专注于干线物流场景,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他介绍,嬴彻智能重卡产品可实现“一安三省”,即安全、省人、省油、省力。其安全性显著提升,人力成本可减少20–50%,油耗降低超过3%,自动驾驶占比达到90–99%,显著优化驾驶体验。嬴彻全栈自研自动驾驶重卡技术,将实现高速领航辅助驾驶(NOA)核心功能,包括智能横纵向控制、智能节油控制、安全功能以及运单导航等多项能力。
在量产商业化进程方面,嬴彻利用3年实现前装量产,4年进行商业运营,累计投放4000+台智能重卡,智驾商业运营里程超过3亿公里。于洋指出,智能重卡商业化需跨越三个门槛:前装量产、商业化打样及规模化普及。他表示,公司全栈自研方案结合量产交付,配备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及自研ADCU,为智能重卡规模化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于 洋丨嬴彻科技项目总监
国产域控量产突围和柔性交付
天准星智智能驾驶产品线总经理汪晓晖首先介绍了公司业务沿革及产品进展。天准科技机器人事业部自2018年成立以来,持续布局各类智能驾驶场景,并先后推出L4自动驾驶域控制器、J5域控及人形机器人大脑域控制器“星智001”。2024年天准星智事业部成立。2025年,公司发布J6P新产品,为地平线征程®6 H/P授权合作伙伴。
汪晓晖表示,基于J6P的智驾域控方案满足功能与信息安全要求,AI算力高达560TOPS,CPU达410K DMIPS,结合Corner Case经验实现大批量量产,安全可靠。公司基于地平线平台提供完整模型开发与部署工具链,可支持多框架训练、优化,最快一个月完成模型迁移和部署。他强调,天准星智在软件和硬件研发、生产及体系认证方面具备成熟经验,为智能驾驶产品的规模化落地提供保障。
赵敏彧 | 深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与产品总经理
电动重卡智能化与自动化实践应用分享
深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与产品总经理赵敏彧指出,智能新能源重卡正快速颠覆全球万亿级物流重卡赛道,从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两方面推动行业变革。他表示,DeepWay・深向星辰是中国首款正向设计的智能新能源重卡,相比传统油车能耗节约65%,相比油改电车型节约30%,在经济性与智能化方面优势明显。该车采用底盘一体化创新设计,具备线控油门、线控换挡、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等功能,实现高精度、高响应速度的“人车解耦”。
赵敏彧介绍,车辆电池底部布局、传动系统紧凑设计减少线束、降低故障率,同时重心低、稳定性好,可实现超大电量布局。全系标配组合智能驾驶系统,实现安全、节能和舒适。公司开发的智能编队运输系统即将小规模试用,通过人工智能优化车队运营管理,实现“前车有人、后车无人”,显著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运营效率。
赵敏彧 | 深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与产品总经理
专用商用车自动驾驶关键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助理研究员张庆昊介绍了团队在专用商用车领域的研发进展。他指出,目前该领域仍面临场景特征固定少、控制鲁棒性弱等技术挑战,团队正聚焦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传统车辆向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升级。
张庆昊介绍,团队已掌握全局建图、路径规划等无人驾驶核心技术,正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商用车通用软件平台,并在特定场景下构建数据集,形成多项成果: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运营3年盈利超8000万元;基于重载AGV研究成果,与上海振华重工等联合体获批工信部重点专项。他认为,高校在预研有优势,量产应向企业转移,双方合作空间广阔。
张庆昊丨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助理研究员
分组讨论及互动:绘制商用车智驾规模化的破局路线图
在分组讨论与互动环节,与会嘉宾分别以“如何砍掉“不合理”的成本?哪些功能和性能可以“降级”而不影响核心安全与用户体验?”、“商用车智能驾驶的“足够安全”标准如何界定与验证?多方参与下(OEM、供应商、运营方等),责任应如何合理分担?”和“谁该为自动驾驶买单?除了“替代司机”,还有哪些可货币化的价值点?”为主题,共同绘制了商用车智能驾驶规模化落地的“破局路线图”,深入探讨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及产业协同的关键路径。
在“如何砍掉‘不合理’成本”主题讨论中,第一组强调从产品设计和运营场景出发,为客户创造核心价值,同时通过生态圈共享平台和数据库优化研发投入,加速商用车智能驾驶落地。第二组则聚焦开发与验证模式,打造模块化、共性化开发平台,并通过数据驱动迭代实现成本优化。他们指出,降成本并非单纯削减开支,而是通过技术重构、功能聚焦和模式创新,将资源集中在效率提升上。两个小组围绕该主题进行了深入分享与讨论。
在“商用车智能驾驶的‘足够安全’标准界定与责任划分”主题讨论中,第三组指出,不同场景下安全目标各异,开发团队需明确安全指标,政府监管和标准设定为最高要求,责任分担应以数据为基础,确保数据完整与安全管理。第四组认为,“足够安全”需基于不同出发点:在L2级别,应明确算法能力上下限、设置严格的退出与提醒机制,并加强市场教育以履行用户告知义务;L4级别则可根据事故类型划分责任。两组围绕安全标准与责任分担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谁该为自动驾驶买单”主题讨论中,第五组指出,自动驾驶的价值涉及多方,包括用户、政府、机构及运营平台,建议建立统一标准以便数据驱动产品开发。同时,能耗降低、保险费用下降及运营生态优化也是可货币化的价值点。第六组认为,最终买单者仍为终端客户,如快递或快运企业;最大的价值在于提升安全性,并可通过降低保险费、减轻散户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实现货币化。对于L4自动驾驶而言,不仅效率提升明显,人力成本也将大幅降低。两组围绕成本分担与价值实现展开了深入讨论。
至此,由盖世汽车主办的“破局·共生”商用车智能驾驶规模化落地闭门研讨会在上海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汇聚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技术研发机构及产业专家等多方代表,围绕商用车智能驾驶技术发展、量产落地及商业模式创新展开深入探讨。通过主题演讲、案例分享与圆桌对话,与会嘉宾共同为推动智能驾驶技术从“技术可行”向“商业可行”落地提供新思路,同时为行业协同发展和生态构建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