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台两座的“城市真精灵”要回来了?以电动的形式?

自1998年首款smart fortwo问世以来,smart品牌便以独特的双座微型车设计,成为都市年轻人的时尚符号,更以灵活的驾驶体验和节能环保的特性,一度重新定义了“城市汽车”的概念。

如今,smart正式宣布,两座smart正式回归,将于2026年底推出全新纯电车型——smart精灵2号。

新车由梅赛德斯-奔驰团队主导设计,基于全新纯电动架构开发的超紧凑型汽车。

在不断做大、做大、做大的当下,能够逆流而行,挺有意思的

尝试聊聊。

为什么要回归

谁都有做大做强的愿景,SMART也是。嗯,即使作为一个子品牌

然后:#1/#3/#5把 smart 拉向“小而贵的跨界”,把销量与现金流托住。

但,SMART最终的宿命应该不是一个承载一个最大公约数意义的汽车品牌。

有余力了,做“小体量、强符号”的两座车它是品牌精神锚而非走量车。

如果不做大而全,那么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穿透这个细分,甚至做到就是这个细分的代名词,也是很好的。

SMART,最具识别性的特征还是“城市超小型”。甚至是它最大的护城河。是:

品牌的精神锚

这次回归,如果能够挖挖宽这条河的话,事情就成了(哪怕不走量)。

而且,确实给现在产品定义相对共识太一致的车市,一点新意。

个人,挺认同,也挺期待的。

关键,看看以一个什么样的形式回归。

个人的期待:#2不是“价格战选手”,而是“占位选手”。卖的是寸土寸金的城市机动性和“smart 式审美”,而不是公里/元

下面,来到工程篇

皮卡丘化了,还会是那台精灵吗?

原本的精灵,是在油车平台下的。电动平台下,可能一切都要重做。

短轴距+重电池带来的俯仰(pitch)与NVH,会逼着工程师在底盘、热管理、制动回收标定和座椅人体工学上“重修一遍”。

原本的精灵,可能只需要负责小而美就行了。但是现在,小了也要强。

C-NCAP 2026新规等,会让让A00/A0级电动车需要面临与所有车一致的高评价线。成本被抬高。

而现在“便宜大碗”的 海鸥车(海鸥、B10、E5)已经够多了。smart要想保利润,只能走高单价+高效率的窄路。

但窄路一旦走通了,就是门槛很高的护城河

而且,这条路看着窄,其实还是有刚需的。

一线城市的拥堵、车位寸土寸金没有缓解,小车价值仍在,精致小车的需求也在。

需求在,能不能拿下,关键看产品定义。

两座车不可能全都要的,怎么只取一瓢。

怎么继承fortwo的精神,怎么用让电动化/智能化为SMART服务。

让fortwo还是fortwo,但是更**“城市精灵”了。

老司机们,这个世界还需要一台fortwo吗?

一起聊聊呗。


(汽车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