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退路的改革,才是唯一的生路。
广汽和华为深度合作的靴子,终于落地了。这也让广汽有了底气。
8月13日,广汽集团披露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向华望汽车增资6亿元,完成增资后,公司直接持有华望汽车71.43%股权,通过广汽埃安间接持有华望汽车28.57%股权(即广汽集团100%控股华望汽车)。
作为广汽集团斥资15亿元设立的华为合作载体,华望不仅承载着广汽集团进军30万元级高端智能汽车的使命,还背负了广汽集团扭转困境的任务。
由于行业剧烈变革,广汽集团正面临销量下滑、利润由盈转亏的困境。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更是宣布公司已进入“战时状态”。
这句沉甸甸的宣言背后,是广汽集团面对新能源浪潮冲击的生死突围。《汽车K线》认为,广汽集团明晰战略方向后,很有可能像上汽集团那样,扭转战局。
8月19日,首搭广汽集团自研的“星源增程”技术的昊铂HL增程版上市,主打油电高效转化与亏电动力保障,为广汽集团开辟了新赛道。
01
根据公告,2025年前7个月,广汽集团累计销量87.48万辆,同比下滑12.89%,在《汽车K线》统计的18家中国主要车企集团中跌幅较高。其中,7月销量为11.95万辆,跌至近10年销量低点。
广汽埃安销量从巅峰期月销超5万辆跌至今年7月2.11万辆,同比下滑25.32%;今年前7个月,广汽埃安累计销量为12.98万辆,同比下滑16.05%。
曾经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明星品牌,正深陷销量困境。
因此,如文章开头所提及,不论是产能还是渠道等资源,埃安或许是广汽与华为合作的最好载体,也能迅速助其走出低谷。
02
广汽传祺和广汽本田同样陷入阶段性困境,但有复苏迹象和机会。
广汽传祺今年前7个月累计销量为17.04万辆,同比下滑20.64%;好在降幅逐步收窄,今年7月销量为2.41万辆,同比下滑6.66%,缩至个位数。
「图片来源:广汽集团产销快报」
这意味着,传祺推出高端向往车系和得到华为辅助驾驶赋能后,竞争力在加强,市场有回暖迹象。
广汽本田今年1-7月累计销量为17.07万辆,同比下滑29.24%。
不过,《汽车K线》认为,本田看到日产和丰田在中国接地气地推出国产新能源汽车后,也势必将会有所作为。众所周知,本田汽车属于技术派。
03
目前,广汽丰田成为广汽集团保持正增长的独苗。
今年7月,广汽丰田销量为5.8万辆,同比增长8.23%;今年前7个月,累计销量为40.27万辆,同比增长3.36%,放在整个中国汽车合资公司也是非常优秀的表现。
这背后凸显了丰田汽车和广汽集团对于合资公司新能源本土化的深刻理解和果断行动。
《汽车K线》今年走访丰田常熟研发中心,首次见到丰田宣布在中国RCE制度的几名中方工程师,他们对中国消费者的深刻理解,也体现在广丰热销的铂智3X上。
这让广汽丰田成为集团上半年的业绩压舱石。
04
正所谓独木难支,根据广汽集团披露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其预亏18.2亿~26亿元,去年同期则盈利15亿元。
令人欣慰的是,为了扭转现状,广汽集团正以破釜沉舟之势启动全方位变革。
这是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
“华望作为广汽与华为深化合作的关键落子,携‘广汽制造+华为智能’优势冲击高端智能新能源车市场,是‘番禺行动’改革的重要一环。”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在华望项目开发攻关动员会上表示。
8月13日,华望汽车启动40城招募计划,以“1+N”(用户中心+体验中心)模式打破传统4S店桎梏,坚持“少商多店”原则优化用户体验。
据悉,华望汽车目前规划了轿车(F03)与SUV(F05)两款车型,预计2026年上市,涵盖纯电与增程路线。
05
除了与华为深度合作押注华望汽车外,广汽集团从未停下自我革命的步伐,舍弃拖累的产能、技术偏见、封闭的研发体系、合作主导权、短期利润等自救,并不断积蓄力量。
目前,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混动技术取得多项突破,如第二代机电耦合系统GMC2.0可兼容多种能源系统,全固态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超400Wh/kg,将于2026年量产搭载,为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智能化领域,广汽集团2025年将推出首款L3自动驾驶车型;此外,广汽集团还与滴滴合作L4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型,或将于2026年实现规模化运营,有望在智能驾驶领域占据先手优势。
Views of AutosKline:
从联手华为打造高端智能新品牌华望,到自研星源增程、固态电池、L3/L4级自动驾驶技术多点突破,广汽集团在“战时状态”下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速度进行自我革新。
这场融合外部顶尖合作与内部技术攻坚的转型战役,将决定广汽集团能否在新能源浪潮中成功突围,重塑竞争力。前路挑战巨大,但变革的号角已然吹响。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曾依靠合资巨帆航行的战舰上汽集团,通过一系列变革,在新能源风暴中掉转船头,如今可谓轻舟已过万重山。
那么,广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突出重围的“上汽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