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的知识:汽车应该怎样选择轮毂,摩托车需要辐条轮毂吗?

“轮毂是不是越大越好,大轮毂能带来哪些提升?”

“越野车适合哪种轮毂?”

“曾经被不屑一顾的‘辐条圈’为何现在成了奢侈品?”

“改装轮毂要注意哪些事项?”

……

在近期读者的提问中发现一些与车辆改装相关的话题,近期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于轮胎和轮毂。,那么下面就针对上述四个问题进行逐一解答。

首先来讲第四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汽车、摩托车均可以改装轮毂和轮胎,但是轮毂尺寸一定不能变!轮胎规格(型号)也不能变。

这是解读其他问题的基础,汽车轮毂和轮胎都是允许改装的,可是都不能改变型号和尺寸。比如原车轮毂是19英寸,想要升级到20英寸是不可以的!只能换相同尺寸、不同造型的轮毂,当然如果要改变轮毂J值等数据,理论上确实不容易被发现;但是改变轮毂J值则可能需要改变轮胎型号,然而轮胎型号也是不可以改的,比如原车是255/40 R19的静音性轮胎,充其量可以改装255/40 R19的运动型轮胎,就是这样。

 

问题1:

轮毂并非越大越好,升级大轮毂可能适得其反。

国产新能源汽车总是偏爱使用大轮毂,于是升级轮毂成为许多汽车爱好者的规划;可是即便允许升级轮毂尺寸也不建议去升级,因为车轮的周长是不应该改动的——否则车速表会失准!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超速。

同理,轮毂尺寸如果放大,轮胎的扁平比就要缩小。

 

通俗来说就是轮毂变大之后、轮胎就得变薄,比如255/40 R19改用20英寸轮毂的话,其轮胎参数则有需要调整为255/35 R20。“40”变成“35”但车轮宽度(255毫米)不变,轮胎接地面到轮毂的垂直高度就会变小。

可是轮胎是汽车的第一道减震,如果轮胎扁平比变小,其减震能力就会变差;而且只要压到石头或者其他东西,理论上就有可能磕碰坏轮毂。

家用汽车适合使用16~18英寸的轮毂,19英寸应当是极限了。

 

问题2:

越野车适合小尺寸的钢制负值轮毂,但参数建议与原车相同。

轮毂越小则扁平比越大,轮胎就会越厚;越野车显然需要小尺寸的轮毂,比如16~18英寸的标准。在越野时想要提高轮胎的抓地力,越野之前需要给轮胎放一些气,让胎压降低;这样就能让轮胎压到石头或其他障碍物的时候大幅变形,让轮胎紧紧扒住障碍物以帮助车辆脱困。

 

越野车适合采用钢制负值轮毂,负值轮毂可以加大车轮的轮距,简单来说就是让车轮之间更宽,在越野时能避免车辆侧翻;但是负值轮毂的参数建议与原车相同,否则会对悬架产生非设定角度的作用力,对于双叉臂式独立悬架而言是容易掰断三角臂的,也就是俗称的“断轴。”使用整体桥非独立悬架的越野车可以适当加大参数,但也不建议过于夸张。

钢制轮毂的特点是磕碰之后主要为变形,应急的时候用锤子都可以修复。

到那时铝合金轮毂一旦受到较大力度的冲击则会直接断裂,并不适合用于越野;不过轻越野是没有问题的,一般越野爱好者不用过于担心,也没有更换的必要性。

 

问题3:

辐条轮毂之所以会变成“奢侈品”是因为摩托车很少使用,铝合金轮毂足以。

有些摩托车爱好者对于辐条轮毂是非常痴迷的,但是却不舍得更换;因为现在的辐条轮毂售价相当离谱,主要用于ADV(拉力车)和越野车的辐条轮毂,一对常见的“17英寸加19英寸”组合的售价就要达到5000元左右!四个18~19英寸的普通铝合金汽车轮毂也就是这个价格而已。

 

可是曾经的辐条轮毂是以廉价获得了市场认可,为何会有这样的转变?

说穿了就是铝合金轮毂形成了市场规模,其有利于铺装道路操控的优势和轻量化的优势非常突出,于是制造这种轮毂的企业越来越多;并且绝大多数摩托车都在使用铝合金轮毂,于是辐条轮毂的需求量必然大幅减少,可是个别类型的摩托车还是需要用这种轮毂的,那么物以稀为贵即可用于解释这种变化。

辐条轮毂的优势是抗冲击能力强,和汽车里的越野车所使用的钢制轮毂类似,即便轻微变形也能简单修复;反之,铝合金轮毂在强烈冲击之下容易断裂。

 

但是除非去频繁的“飞车”或者在相当崎岖且干燥非铺装道路驾驶,否则基本没有可能让铝合金轮毂断裂;笔者驾驶的摩托车一度冲击过较大的坑,冲击力让腰疼了几天也没有让铝合金轮毂断裂,现在的铝合金轮毂质量相当高、尤其是锻造轮毂。

所以即便是拉力车用户也有一部分放弃了辐条轮毂,且原因不单纯是因为成本差异;甚至有一部分原车用辐条轮毂的拉力车用户去更换铝合金轮毂,因为辐条轮毂需要定期检查与紧固辐条,清理也相当麻烦,用起来是比较操心的。

这也是警用摩托车都在用铝合金轮毂的原因。

答案就是这样,关于轮毂的知识暂时讲到这里。


(汽车责编:拓荒牛 )